閱讀歷史 |

第63章 計之22關門捉賊(新創) (第1/6頁)

加入書籤

《智慧時代的“關門捉賊”新計》

一、“關門捉賊”原內容解析

“關門捉賊”原文為“小敵困之。剝,不利有攸往。”這句古老的計謀話語蘊含著深刻的戰略智慧。其含義明確指出,對於弱小的敵人,應當採取圍困的策略將其困住並殲滅。如果讓其逃脫,對我方將極為不利,就如同《易經》中的剝卦所象徵的那樣,此時貿然前往追擊可能會陷入困境。

在古代軍事領域,“關門捉賊”是一種極為常用且高效的戰術手段。當面對小股敵人時,其核心在於透過巧妙地設定包圍圈,徹底切斷敵人的退路,使得敵人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隨後,集中己方的兵力對被圍困的敵人進行圍殲。這一戰術的成功關鍵首先在於準確判斷敵人的實力和動向。只有對敵人的兵力、裝備、作戰意圖等有清晰的認識,才能確定是否適合採用“關門捉賊”的戰術。其次,選擇合適的時機和地點進行包圍至關重要。時機過早可能會讓敵人有所警覺而逃脫,時機過晚則可能錯失戰機。而地點的選擇則需要考慮地形、敵我雙方的位置關係等因素,以確保能夠成功地將敵人困住。

例如,在三國時期那場著名的官渡之戰中,曹操充分展現了“關門捉賊”戰術的精妙運用。曹操先派遣精兵強將燒燬了袁紹在烏巢的糧草,這一關鍵舉措使得袁紹軍隊軍心動搖,陷入混亂。接著,曹操敏銳地抓住時機,趁機發動攻擊,迅速將袁紹的軍隊分割包圍。在這場戰役中,曹操準確地判斷了袁紹軍隊的弱點,即糧草對於軍隊的重要性以及袁紹軍隊在失去糧草後的混亂狀態。他果斷地採取了“關門捉賊”的戰術,切斷了袁紹軍隊的退路,使其無法逃脫。最終,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一戰役不僅彰顯了曹操卓越的軍事才能,也充分證明了“關門捉賊”戰術在關鍵時刻的巨大威力。

二、具體事例

1. 古代軍事領域

(1)白起長平之戰

在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中,秦國大將白起面對趙國的四十萬大軍,毅然決然地採用了“關門捉賊”的戰術。白起首先派出一支奇兵,這支奇兵行動迅速且隱蔽,成功地切斷了趙國軍隊的後路。隨後,白起將趙國軍隊分割包圍在長平一帶。經過長時間的圍困,趙國軍隊糧草斷絕,士兵們飢餓疲憊,士氣極度低落。在這個過程中,白起充分利用了地形優勢,加固包圍圈,防止趙國軍隊突圍。同時,他不斷派出小股部隊騷擾趙國軍隊,使其不得安寧,進一步削弱其戰鬥力。最終,白起發動總攻,一舉殲滅了趙國的四十萬大軍。這場戰役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經典戰例,充分展示了“關門捉賊”戰術在面對大規模敵軍時的強大威力。白起的成功不僅僅在於他的軍事謀略,還在於他對時機的把握和對士兵的嚴格管理。他深知長時間的圍困會給己方帶來巨大的壓力,因此在圍困期間不斷調整戰略,確保包圍圈的穩固。同時,他也注重對士兵的激勵和訓練,使得秦軍在關鍵時刻能夠發揮出強大的戰鬥力。

(2)韓信背水一戰

楚漢相爭時期,韓信率領漢軍與趙國軍隊在井陘口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韓信採用了“背水一戰”的戰術,同時也巧妙地運用了“關門捉賊”的策略。韓信先派出一支奇兵,這支奇兵繞道趙軍背後,經過艱苦的行軍和隱蔽行動,成功地佔領了趙軍的營寨。然後,韓信率領主力部隊在河邊列陣,與趙軍正面交戰。當趙軍傾巢而出時,韓信的奇兵趁機佔領了趙軍的營寨,拔掉了趙軍的旗幟,換上了漢軍的旗幟。趙軍見營寨被佔,軍心大亂。韓信趁機發動反擊,將趙軍包圍起來。在這場戰役中,韓信充分展示了他的軍事智慧和勇氣。他敢於在不利的地形下與趙軍正面交戰,同時又巧妙地安排奇兵,實現了對趙軍的“關門捉賊”。韓信的成功不僅在於他的戰術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