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健身與閱讀,身體與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第2/3頁)

加入書籤

說我們一直在學管理的知識,但是我們什麼時候真正實踐過呢。

這句話非常觸動我,他提到了一個關鍵點:實踐。

他說,我自我實踐的方式就是做生意。

在學校期間,他就已經開始接觸電商了。

從一開始的一個人是一支隊伍,到後面慢慢找到三個同學和他一起運營。

最好的時候,一個月能給他帶來1.5萬左右的收入。

這就是他的“實踐”。

沒有實踐,想法永遠只是想法。實踐才能帶來迭代,才能不斷證實錯誤的想法,修正自己的行動。

顯然,我的同學已經擁有了實踐的能力。

03

那麼我的情況是從什麼時候轉變的呢。

到了大四剛開始的時候,我靜下心來。坐在圖書館裡在想:經過一年的“讀”書,你的生活有什麼改變嗎?

我捫心自問,沒有,沒有任何改變。

唯一不同的僅僅是我知道的東西變多了。

在遇到生活中瑣碎煩心的事情時,我還是脾氣一如既往地差,一點就著。

在碰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我還是一點頭緒都沒有,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在對一些事情的判斷能力上,我還是常常無法看清其中的內在關係。

總之,我自己知道,我啥也沒改變。

那麼,知道問題了,就開始著手解決問題。我必須找到自己的“實踐”方法。

新學年開始,我開始改變自己的行為:這次,不讀了,手裡不再放三四本書。

就放一支筆,一張紙。其他啥也不需要。

去回想自己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對這些事情的看法。

書寫出來,只有書寫出來,架構出來的,這些才能稱得上實踐。

這才是真正的“改變”。

後來我把這種改變總結為:

只有以“結果導向”為重點的改變,才是真正的進步。

任何事情,盯著“結果”,才是踏實的。

04

什麼是結果?你讀了100本書,你腦子裡多了什麼想法,這些都不是結果。

就像金庸先生,他腦子裡有一百個精彩的武俠故事,但是如果他不動手去寫出來,那麼沒有人知道他是金庸先生。

這就是區別:“有結果”和“有想法”,中間隔著山海。

瞭解了這一點後,我就給自己確定了規則:讀書不是為了讀書,讀書只是自我精進的一個工具。

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想思考寫作到底對人意味著什麼。那麼我就帶著這個問題,首先寫下自己的答案,如果覺得淺薄,我再去閱讀其他優秀的作家對這個話題的看法。

然後從他們的文字裡提煉出內容,和我自己的思考融合在一起,寫作出來,形成以後我的觀點。

以後當我想和別人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就有發言權了。

因為我不僅知道別人不知道的,我還透過“寫作實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字結果”。

只有產出了“結果”,我們才能真正的說自己在進步。

05

寫作,是成長最重要的一環。寫作的益處太多了。

在這裡和你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1)寫作更能幫助我們理清頭腦的思緒。

一件事情的看法有很多面,你不可能在腦子裡想清楚一件事物的方方面面,只有寫下來,透過文字捋順自己的邏輯推理,這件事才會變得更加接近於現實情況。

並且腦子裡的想法,可能每時每刻都在變。

早上你剛起床時覺得今天肯定不能躺平,一定要努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