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1章 南明準備納貢了 (第2/3頁)

加入書籤

是忘了跟君父的不共戴天之仇,更不是違反綱常的“自己當皇帝”。而且南明政權擁立的皇帝朱由崧那是完全有繼承皇位的合法性的——神宗的孫子,光宗的侄子,還是崇禎皇帝的哥哥呢——簡直就是“名正言順,天經地義”,還一直強調朱由崧即位那也是得到了江南百姓熱烈擁護的,聽到朱由崧即位,江南的老百姓都在路邊歡呼,聲音能傳出好幾裡地,大臣們也都勸他當皇帝。

第二,是對滿清政權出兵剿滅流寇的感激。大清“趕走逆賊,為我先皇舉辦喪禮,清掃宮廷,安撫百姓,廢除剃髮令”等等一系列操作,都表明滿清政權沒忘了明朝,這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義之舉呢。作為大明的臣子,“那是個個伸長了脖子向北邊,又是磕頭又是作揖”的感恩戴德呢,而且朝廷在八月份就派使者北上犒勞清軍啦。

第三,針對多爾兗指責弘光的大臣們貪圖虛名,史可法解釋說,當知道流寇作亂、皇帝駕崩的時候,南方的臣民們,那是個個咬牙切齒,恨不得把東南的兵力都召集起來,立刻去把仇人給消滅掉。南明政權成立以後,並沒有趁著清軍在北京整頓軍隊的時候,在江南坐享其成,而是皇帝朱由崧天生英勇神武,時時刻刻都想著報仇雪恨,才監國沒幾天,就命令史可法到江北統率軍隊,定好日期西征(本來是北征,因為此時李自成已經被清軍趕到了陝西、湖北,再叫北征就不合適,只能說是西征了)。

第四,面對多爾兗的誘降和恐嚇,史河法那叫一個堅定,直接表明了南京方面的原則和立場。他巧妙地從滿清政權自己宣揚的“義”出發,回擊了多爾兗的威脅,還說啥“兵以義動”。要是滿清政權敢趁著咱有難,拋棄友好,崇尚仇恨,覬覦咱這大片土地,那就是有頭無尾,開頭講道義,最後卻為了利益,會被賊人恥笑的哦!同時呢,南明政權那可是朝氣蓬勃,鬥志昂揚,文武群臣都很團結一心,軍隊將士們更是咬牙切齒,枕戈待旦。南方的忠義兵民,一個個都有報國捐軀的心,他史可法自己也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也是在暗示滿清政權,別打江南土地的主意,可別輕舉妄動哦!

第五,史可法還表達了和滿清政權聯合出兵西討的願望。他在信裡說,“現在這逆賊還沒受到上天的懲罰,聽說又要在西秦捲土重來,正圖謀報復呢”,這不僅是明朝的血海深仇,也是滿清政權“除惡未盡”的隱患。懇請清廷繼續保持堅定的“同仇敵愾”,有頭有尾,和南明“一起出兵討伐,向關中問罪,共同砍下逆賊的腦袋,以洩心頭之憤”。這樣一來,滿清政權的義舉將會流芳百世,弘光朝廷肯定會知恩圖報,“竭盡全力”,從此以後兩國“世代友好結盟,傳承無窮,豈不是美事一樁”。

在回信中,史可法反覆強調本朝的特使早就出發了,過不了幾天就能到達燕京,獻上禮物表示敬意,希望能和滿清政權結成兄弟之盟,共同攻打大順軍。

雖說多爾兗和史可法來往的這兩封信有不少內容都是些外交辭令,但還是能清楚地看出滿清政權已經不承認南明政權了,甚至還拿武力來威脅,要求南明趕緊去掉國號投降。而史可法的回信雖然“言辭強硬”,把南明說得那叫一個人心振奮、奮發圖強,可面對實際上已經腐朽不堪的朝政,他顯然是心裡沒底,再厲害的巧婦沒有米也做不出飯來,缺少有力的行動來保障,再多的豪言壯語也是白搭。

起初呢,南明政權一直覺得多爾兗進佔北京,是因為吳三桂聽說京城淪陷後,“哭著求著”讓清兵來剿滅“流寇”。所以對於清軍的到來,南明政權根本沒當回事兒,直到聽說滿清政權到處派兵,還有南下的趨勢,這才覺得有必要跟清軍結盟,搞個盟友關係,於是就有了一廂情願的和談想法。

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馬士英提議重新啟用崇禎時出使過滿清政權的原任知縣馬紹愉等人,讓他們再去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