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1章 南明準備納貢了 (第3/3頁)

加入書籤

執行議和任務。緊接著七月初,南明政權把應天巡撫左懋第升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賞賜一品官服,還給馬紹愉加了太僕寺少卿兼兵部職方郎中的官,陳洪範則被封為太子少傅。他們三個被確定為議和使團的核心成員,開始準備議和的事情。那這議和到底要怎麼談呢?北使三臣就跟府部的各位官員一起討論了起來:

首先呢,是劃定疆界這檔子事兒。有人覺得應該以兩淮為界,可大學士高弘圖卻說:“山東那可是險要之地,萬萬不能丟,實在沒辦法的話,就以河間為界吧。”他還建議呢,最好是“把榆關外的土地割讓給他們”,為啥呢?因為要是在關內劃界限,以後可就難保滿清政權能乖乖遵守協議,不再繼續擴張啦,那南方“山陵單薄脆弱,可怎麼能安心呢”。馬士英呢,又提出“他們的主子(順治)還小,跟皇上當叔侄也成。”於是呢,南都的大臣們就開始幻想或者說在做夢,把明清兩國變成遼宋那樣的叔侄之國,而且南明要當這個叔叔。

其次呢,是改葬崇禎帝的問題。一開始,崇禎帝的梓宮已經被李自成埋在田貴妃的墳園裡了,南明的大臣們就希望能專門立個陵墓,挑個好日子改葬。

最後呢,是向滿清政權納歲幣的問題。此時已經丟了北京的南明政權再不提什麼不納貢之說了,除了這次使臣會帶去好多賞賜的金銀之外,南明政權還表示願意給滿清政權交歲幣,高弘圖覺得可以“等三年他們不侵犯我們之後,再適量增加歲幣的十分之三”。

可實際上呢,南明政權內部的大臣們呀,整天忙著搞黨爭,對於和議這事兒,根本就沒啥明確的目標,也沒整出個切實可行的議和方案。身為正使的左愚第,不僅要負責和議的任務,弘光朝廷還讓他去管理河北,聯絡關東的軍務。

就連左懋第自己都覺得特別納悶,趕緊上書請求朝廷再好好琢磨琢磨他這使臣的頭銜和名號。左懋第其實特別想帶一支軍隊,和山東的撫臣一起收拾山東,再聯合吳三桂,給北使團當堅強的後盾,順便拜拜崇禎帝的靈柩,找找太子、二王的下落,再給吳三桂封賞,好讓弘光朝廷向滿清政權表達一下他們出兵剿滅農民軍的感謝之情。但南明朝廷內的大臣們不答應,左懋第他們這一行人就只能按照原計劃北上啦。】

“上面這些辦法,這也未嘗不可,只是滿清佔據北方,南明佔據江南,這個多爾兗又是金兀朮一樣的人物,恐怕不經過一場甚至十幾年的激烈戰爭,南明要想偏安於江南,還是不可能的。”朱元璋心中忐忑地說道。

他知道,歷史上的南宋曾經面臨過類似的局面,但是最終卻能夠在南方建立起相對穩定的政權,並與金國形成對峙之勢。朱元璋不禁想起了自己當年在元末明初時期的經歷,那時他也是在戰亂中崛起,歷經千辛萬苦才建立了大明王朝。如今看到朱由崧面臨著相似的困境,他不禁感到一種深深的憂慮。

儘管從現在來看,朱由崧的南明比南宋面臨的局勢要好得多,但是正是這種表面上的優勢讓朱元璋更加擔心。他深知,在戰爭中,形勢往往瞬息萬變,一個小小的失誤或者決策錯誤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因此,他對南明的未來充滿了疑慮和擔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