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9章 四批:失敗的南遷 (第1/3頁)

加入書籤

【儘管我們後人把崇禎皇帝以身殉國的那一天當作明朝覆滅的日子,但實際上呢,在那個時候,幾乎沒有人覺得明朝就這樣徹底消亡了。

不論是朝廷裡的那些大臣們,還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就連發動叛亂的李自成自己都不認為明朝已經完全不存在了。更別提後來幸運地佔據了明朝天下的關外滿清攝政王多爾袞了,他也僅僅只是覺得明朝不過就是失去了一位皇帝罷了。

要知道,明朝歷史上可不僅僅只有像明武宗朱厚照那樣因為落水而駕崩於江南地區的皇帝,還有曾經被瓦剌所俘的明英宗呢!這麼說來,北京城淪陷,崇禎帝自縊身亡,倒還真算不上是最為艱難困苦的時刻……】

“朕要死在這江南之地不成?”明武宗朱厚照用力地跺了跺腳,腳下正是南昌的土地。他只覺得一股寒意從脊樑骨上升起,額頭上瞬間冒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心中暗自思忖道:“難道這便是朕的宿命?”

【南京城,這座古老的城市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它曾是明太祖朱元璋創立大明王朝的龍興之地,見證了大明朝洪武之治的崛起和輝煌。

儘管自永樂大帝朱棣遷都北京已有兩百餘年之久,但南京的首都地位從未被廢棄。這裡不僅屹立著太祖朱元璋宏偉壯麗的明孝陵,更保留著與北方京城北京一模一樣的中央機構。

毫不誇張地說,一旦北京淪陷,無力肩負起統領全國的艱鉅使命,南京必將挺身而出,迅速恢復其作為明朝核心中樞的地位。

遙想當年,崇禎皇帝壯烈殉國之前,明朝在廣袤的南方地區仍坐擁百萬雄師,更不要說南方還是大明朝的主要糧食與稅收供應地,失去北方末必不是福,畢竟明末的一切災難都發生在北方。

倘若當時崇禎帝能當機立斷,果斷南遷,也許明朝的命運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崇禎帝絕非墨守成規、冥頑不靈之人。在面臨明朝內部重重憂患以及外部強敵環伺的艱難困境之時,他也曾深思熟慮,認真權衡過南遷這一選擇所帶來的利弊得失。

翰林學士李明睿言辭懇切地向崇禎帝進言:“如今北方局勢已然危如累卵,大廈將傾之際,您應當果斷決策,移駕南下金陵之地。如此一來,既可保我大明江山社稷無虞,又能讓您在此休養生息,整軍經武,以待來日重振雄風!”

崇禎帝心中雖對那半壁河山仍存眷戀之情,但理智告訴他,此時此刻,唯有南遷一途方為保命之策。然而,身為一國之君,要他輕易捨棄祖宗基業,實非易事。內心的掙扎與矛盾令他備受煎熬。

終於,根本不懂帝王之道的崇禎帝居然將這一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重大議題拿到朝堂之上,交由諸位大臣共同商討。他滿心期待著眾臣能體察聖意,主動奏請南遷,屆時自己便可順理成章地應允,從而避免因棄守國土而背上千秋萬代的罵名。

只可惜,幼稚的崇禎帝沒有料到,自己身旁竟環繞著一群陰險狡詐、老謀深算的臣子。這些人個個心懷鬼胎,明裡暗裡揣摩著皇帝的心思。他們深知崇禎帝欲借南遷之名,推卸亡國之責,故而無人敢挺身而出,公然表示贊同南遷之舉。

一時間,朝堂之上陷入一片死寂,眾人皆緘默不語,氣氛壓抑得令人窒息。崇禎帝眼睜睜地看著這群平日裡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臣子此刻變得噤若寒蟬,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無名之火。但他亦明白,此時若強逼群臣表態,恐會適得其反,引發更大的混亂。無奈之下,只得暫且按下心頭怒火,另尋良策以解當前困局。】

“別說是處於崇禎朝代的那些大臣們不敢輕易地表態了,即便是把他們全部換成洪武年間的大臣們,估計也照樣沒有人膽敢站出來發聲啊!”

在那廣闊無垠的天幕之下,來自各個不同時空的大臣們儘管嘴巴緊閉,不敢吐露半個字,但內心深處卻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