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百三十一章 收費必然錢有補 (第2/2頁)

加入書籤

清源縣的立即轉到其他地方繼續收。

沒有收割機的地裡,百姓憑藉人工需要收上十天半個月的,地大的,收二十天也不稀奇。

正常的情況下,一個人早上天剛亮就割麥子,然後太陽高一點了,吃飯休息,接著繼續割,割到中午吃飯,下午就不割麥子了。

人不能一直彎著腰,包括種水田。

割麥子的人上午割完,下午帶著扁擔下地,把割好的麥子挑回來晾曬,這樣幹完便渾身痠疼。

尤其是收麥子的第二天和第三天,第一天開鐮,身體力氣大,幹完了肌肉疲勞,第二天開始痠疼,第三天更嚴重。

這東西不以意志為轉移,換成誰都一樣,而且沒有專門練割麥子的,麥子收穫就一茬。

拼了命,一人一天收一畝,前提是要吃飽了,最好再來點油水,鹽也管夠。

圍觀的人自然看出來收割機的好處了,割起麥子一個頂好幾十人,關鍵它就吃煤和水,不耗糧油。

“謝秦王殿下。”郭令衷沒有被人看穿心思的尷尬,他又不是為了自己,他不種地。

里長看著周圍人眼中的期盼,嘆口氣:“唉!再苦上幾年、熬上幾年,往後會好起來的。”

就在眾人高興的時候,他話題一轉:“不過……到時候就不是白給大家用了啊!這些裝置有成本的。

技術成本不管大家要,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得攤進去,按照使用壽命和更換零件的價值一同計算。

到時候摺合成時間也行,摺合成地的畝數也沒問題,看著多少錢合適。

反正比自己收便宜,人省下了力氣乾點其他的事情,賺的錢足夠支付收麥子的裝置錢了。”

里長提出了錢的問題,特別俗,卻不得不說。

旁邊的朱棡看本地官員愣在那裡,跟著說:“其實不多,基本上就是正常人幹活吃的飯的錢。

多了還要這機器作甚那不是越幹越賠嘛!放寬心,實在不行,別處咱管不了,太原府咱負責了,補貼給百姓,錢由咱出。

反正最後那些糧食也是用在百姓身上,咱一個人又吃不完,錢咱更不缺。”

“謝殿下!”眾官員同時大喊,那叫一個整齊啊!

他們覺得天更藍了,沒有後顧之憂了,似乎整個大明的朝廷都在幫著這裡的百姓。

“等咱到了北平行省,咱也這樣跟百姓說。以前覺得賺錢很難,天下錢財有定數,現在才明白,是以前的人不會操作。”

朱棣看著官員們的樣子,打算到自己的封地,同樣享受一把。

沒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