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3章 《朝堂議論》 (第1/3頁)

加入書籤

公元185年3月6日,洛陽的朝堂之上,空氣彷彿凝固了一般,緊張與憤怒的氣息瀰漫在每一個角落。劉宏皇帝,這位年輕的君主,此刻怒不可遏,他猛地拍案而起,聲音中帶著難以抑制的怒火:“董卓!他竟敢私自放棄幷州北方五郡!這等行徑,簡直是對我大漢王朝的赤裸裸背叛!”

群臣聞言,皆是一震,紛紛低下頭去,不敢直視皇帝那彷彿能洞穿人心的目光。他們深知,這一舉動不僅是對邊疆安全的極大威脅,更是對皇權尊嚴的公然挑釁。

劉宏皇帝環視四周,眼中閃爍著複雜的情緒,失望、憤怒交織在一起。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內心的波動,然後緩緩開口:“諸位愛卿,董卓此舉,你們有何看法?”

一位老臣顫巍巍地站出來,聲音中帶著幾分沉重:“陛下,董卓此舉實屬大不敬,應當嚴懲不貸,以儆效尤。否則,邊疆將士何以安心守土,百姓又何以信賴朝廷?”

然而,另一位大臣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陛下,老臣以為,當前局勢錯綜複雜,若貿然嚴懲董卓,恐引起軍中譁變,甚至可能引發更大的動盪。不如先將其召回洛陽,剝奪其兵權,再徐徐圖之。”

劉宏皇帝聞言,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兩位大臣所言皆有道理,但如何抉擇,卻成了擺在他面前的一道難題。

就在這時,一名年輕的侍中突然出列,跪倒在地,聲音堅定而有力:“陛下,臣以為,當此之時,應以大局為重。董卓雖有罪,但若能將其召回,加以控制,或可避免更大的危機。同時,應立刻加強北方邊境的防禦力量,以防鮮卑人趁虛而入。”

劉宏皇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他點點頭,沉聲道:“愛卿所言極是。董卓的罪行,朕自會清算。但眼下,穩定局勢,保衛邊疆,才是頭等大事。傳朕旨意,即刻派遣使者前往幷州,召董卓回京,剝奪其兵權。同時,調集重兵,加強北方邊境的防禦,確保我大漢疆土不受侵犯!”

群臣聞言,紛紛跪倒在地,高呼:“陛下聖明!”

隨著劉宏皇帝的一聲令下,朝堂之上緊張的氣氛終於有所緩和。然而,所有人都知道,這場風波遠未結束。董卓的歸來,又將給這個風雨飄搖的王朝帶來怎樣的變數?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如今鮮卑已佔領了我大漢幷州五郡,我們該當如何應對?”劉宏在朝堂之上,向群臣發問。他的眼神充滿憂慮,期待著大臣們能給出一個可行的方案。

這時,一位大臣站出來說道:“陛下,臣認為可以讓益州的劉焉和涼州的韓遂聯合起來,共同防禦西部邊境,並伺機從西部發起反攻,打擊鮮卑。這樣一來,可以分散鮮卑的兵力,減輕東部地區的壓力。同時,也可以利用西部的地理優勢,對鮮卑進行有效的反擊。”

這位大臣的建議引起了朝堂上一陣熱議。一些大臣表示贊同,認為這是一個可行的策略;而另一些大臣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擔心劉焉和韓遂會藉機擴張勢力,對朝廷構成威脅。

面對群臣的爭議,劉宏陷入了沉思。他知道,這個決定關係到大漢的安危,必須慎重考慮。最後,他決定採納那位大臣的建議,但同時也要求加強對劉焉和韓遂的監控,防止他們有異動。

在金碧輝煌的朝堂之上,氣氛凝重而緊張,每位大臣的臉上都寫滿了對時局的憂慮。一位身著紫袍、鬚髮皆白的老臣緩緩走出佇列,他的神情異常嚴肅,彷彿肩上扛著千斤重擔。他正是朝中德高望重的李大人,以其深遠的戰略眼光和過人的膽識著稱。

“陛下,”李大人沉聲開口,聲音雖不高亢,卻字字清晰,穿透了整個大殿,“如今局勢動盪,鮮卑蠻夷蠢蠢欲動,司隸防線告急,百姓安危繫於一線。我朝雖國力強盛,但面對外患,亦需群策群力,方能克敵制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