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超大型蓄電池工廠 (第2/3頁)
電,把水抽到高處水庫,需要發電的時候再放水。
這就是一個超大型充電寶,李星知道這種超大型蓄能水電站建設並不簡單,投資花費非常高,本質上來說是賺波峰波谷電價差,一般得50年才能回本。
雖然大家在網上天天發評論自己一天工作24小時,但是絕大多時候,都是白天工作,晚上休息,用電量是不均衡的。
這種波峰波谷用電差異會讓波峰用電更貴,波谷用電更便宜,李星親自經歷過的波谷時一度電2毛,波峰時一度電9毛。
而且蓄能水電站作為原有發電體系的補充手段,更大作用是維持穩定,現代工業有些工廠經受不起停電,停一天的損失都是非常巨大的,還可能損傷生產機器。
但是水庫的建設需要進行復雜的規劃和環境評估,確保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建設時需考慮地形、地質、水文、氣象等多個因素,同時還需與地方社群進行溝通,確保周邊居民的利益。
李星的用電池堆積起來的超大型蓄電池工廠就沒這方面的煩惱,唯一擔心的就是安全性,傳統電池的安全性太低,這也是現實裡為啥選擇建蓄能水電站,而不是超大型蓄電池。
他這個透過系統知識搞出來的電池安全性有了極大的提升,超大型蓄電池工廠也就可以考慮了。
將電池組建起來的架子上裝有監控裝置,即使機率極低的不安全情況出現,也能立馬發現,然後瞬間噴灑冷卻泡沫,達到滅火冷卻的作用。
同時巡查機器人能立馬接收到出故障的精確位置,到達事故地點,取出不安全電池,替換好的電池上去。
整個危機處理流程是瞬間響應,即時處理,再加上這款電池本身安全性就非常高,即使故意的手段都很難把它搞起火、爆炸。
其實算下來超大型蓄電池工廠的成本比蓄能水電站低很多,並且提供了一個安全冗餘手段。
而且不用顧忌環境的影響,佔地面積小很多,1百萬度放電量的蓄電池工廠也就不到2000平方米,這相當於水庫來說小太多了。
不是每個地方都有修建蓄能水電站的自然條件,但是幾乎每個工業生產的地方都需要調節波峰波谷電能的需求。
600wh\/kg能量密度的電池領先目前最高不過100多wh\/kg的電池好多倍,其建造成本相較於發電站來說還是比較高,但是相較於同樣功能的蓄能水電站就低很多。
一個一年放電10億度的蓄能水電站整個投資建設成本在100多億將近200億。
一個一年放電3億3千萬度的蓄電池工廠需要1萬塊電池,差不多製造成本在3億到5億,10億度電也就最多花15億,這就是10分之一的成本做成同樣的事情。
領先優勢太多太大,這下電動車的發展也會加加速,汽車產業無疑是一個工業國家的支柱產業之一。
曾經老美的福特通用,德國的大眾,小日本的本田豐田,咱們看著就羨慕得口水直流,要是咱們的汽車產業能支稜起來,那得創造多少工作崗位,多少Gdp啊。
傳統汽車行業,也就是燒油的汽車,咱們落後得太多了,其實也不是造不出來,只是專利壁壘導致即使造出來也不敢賣,敢賣人家就敢告得你傾家蕩產。
只能是另起爐灶,彎道超車,說起來網際網路上一堆人對彎道超車這個詞極盡諷刺,說咱們不踏踏實實修煉內功,一天到晚想著歪門邪道,哪那麼容易就彎道超車。
但是確實存在很多賽道的先發優勢無限大了,你怎麼都不可能追上,而且人家的專利壁壘毫無漏洞,人家也不是傻子,生死存亡的競爭關係,給你留條路讓你追。
這時候就是需要開闢新賽道,不要拿自己的短處去碰人家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