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北伐與遷都 (第1/2頁)
【在北元勢力滅亡後,作為元朝殘餘勢力一部分的韃靼部和瓦剌部,成為了新的強大遊牧民族勢力,也是當時蒙古高原上相互爭雄的兩大部落集團。
不過他們之間雖然相互爭奪蒙古高原的統治權,但面對明朝又會視為共同的敵人。
公元1409年,韃靼人南下犯邊打草谷,還殺死了明朝使者郭驥。
同年七月,朱棣任命丘福為徵虜大將軍,率領十萬大軍北征韃靼 。
可或許是因為明朝對外歷次北伐的順利,讓丘福輕敵冒進孤軍深入,中了韃靼軍的埋伏,導致幾乎全軍覆滅,連主將丘福也戰死了。
此戰預示著北方草原上再不是驕奢淫逸貪生怕死的北元了,曾經驍勇善戰的遊牧民族再次成為了中原王朝的巨大威脅。
此戰導致明朝大量中低層武將戰死,精銳喪失,朱棣大怒不已,沒有念及丘福戰死沙場,還是將丘福全家流放去了海南。
次年朱棣親率五十萬大軍北征。
在斡難河(今鄂嫩河)大敗韃靼軍,韃靼可汗本雅失裡僅以七騎逃走。
此次戰役韃靼一方有多少人馬並不知曉,不過能打到他們幾乎全軍覆滅,連可汗都落荒而逃,應當是讓韃靼遭受了沉重打擊。
這是朱棣登基後對草原的第一次北伐。
與此同時瓦剌部也趁機崛起了。
公元1414年,瓦剌與明朝交惡,朱棣再次親征,在忽蘭忽失溫與瓦剌軍隊交戰,大敗瓦剌三大首領之一的馬哈木,但自身傷亡也不小。
此戰朱棣甚至親自衝鋒在前,說勇猛是勇猛,但又有些不顧自身安危和大局了,將來的大明戰神或許就是撿了他的樣。
這是朱棣的第二次北伐。
數年後北京城和宮殿修建完成,公元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平,設立兩京制,南京、北京分管南北同時作為國家都城。
因為北方直面著遊牧民族隨時可能的入侵,遷都北京可以極大節省遠端運兵運糧的龐大消耗。
另一個,南京的位置太靠南了,距離北方太遠,所謂山高皇帝遠,地方官沒有節制還能當土皇帝呢。
遷都北京可以在北方擁有一個新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影響力可以輻射北方大片疆域,縮小南北經濟差距,更有利於全國的穩定。
再有一個原因就是北平曾經正好是朱棣的封地,在北平經營多年的朱棣對這裡掌控最深。
同時北京南面有廣闊的華北平原,向北有太行山脈天險,雖然經濟差了點,但發展起來只是時間問題,作為首都條件已經足夠優越。
正因為朱棣遷都的決定,還有明朝一貫對外強硬的態度,以及後來的明朝末代帝王崇禎帝朱由檢寧死不降、自縊煤山的悲壯之舉,使得明朝獲得了後世對其的一段讚譽總括:
不和親,不納貢。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朱元璋:“好,好一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可是一點不弱於漢朝的‘明犯強悍者,雖遠必誅。’
也比先秦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來的更實在些。
只是我大明的皇帝最後被逼到自殺,雖說壯烈,可也……唉~”
……
朱棣注意力放到了大明戰神上,捋著鬍鬚笑道:
“喲~我大明後世還有如朕一般甚至堪稱戰神的人物?我大明武德不薄,人傑輩出啊。”
……
崇禎看到自己真的是大明的亡國之君,心中的悲痛欲絕和委屈不甘瞬間釋放了出來。
為了挽救大明朝,他自問已經夠努力了。
一方面剷除閹黨收回權力,一方面整頓吏治,親自審理案件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