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稅收與鎮壓 (第2/4頁)
他心中盤桓許久,在他的兄弟因徭役而死後,“這不是我的天下,也不是我兄弟家人的天下啊。”
他回想起過往家中和樂融融的場景,心中的悲痛和憤怒就越發濃重。
——憑什麼呢?我們為什麼就需要去服徭役呢?若是修築的東西,是我們能夠用到的也就罷了,就像是灌溉工程、通往縣城的道路……這些總也和我們有關係。
但是其他的呢?其他的,與我們有什麼關係?那分明是官老爺們享樂奢靡的需求!
天下,天下是皇帝的天下,是那些官員大族的天下!
是我這樣的命比草賤的草民的天下嗎?
-
也有人對說出這樣的話的王充很感興趣:“官老爺裡面居然也會有這樣幫我們說話的人嗎?”
語氣中既充滿了不可置信,但又隱隱含著那麼一點期冀。
要是官老爺中有人願意給我們說話……那是不是我們的日子能夠好過一點?是不是,是不是就不會走到不得不起義的地步?
抱著這樣的期待,他向身邊的人問道。畢竟,他的這名好友雖然也不是什麼官宦,但是好歹識得幾個字,見識要比他多多了。
但是身邊之人卻徑直給他潑了一盆冷水:“能說出這樣的話的人,就算能夠出仕為官,大約也當不了什麼高官,說話也沒有什麼分量……甚至,可能他很快就不會是官員了。”
不是他對此有什麼悲觀的情緒,實在是王充說的話,完全不是朝中的那些個官員能夠說出來的。
——官員中有沒有對百姓抱有同情的人?有沒有真的懷揣著一片丹心想要為民請命的人?
有的。雖然數量不多,佔比極少,但是是有的。
——有沒有雖然同樣貪汙、並不完全光明,但是在做事情的時候好好做事,讓百姓生活的更好的人?
有的,這樣的人數量要比上面那種完全清白的人,要多得多。
而若是能夠碰到這樣的官員,也已經是百姓們的幸事了。
但是,這兩種官員,不論是哪一種,都不會去質問百姓每年服徭役的合理性、不會質問這樣做的依據到底在哪裡——對於他們而言,百姓要服徭役,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就算是心懷憐憫、心中有著蒼生的官員,也不過是認為,“要減輕百姓的徭役負擔”“減少徭役天數和次數”“沒事兒就不要徵發徭役了”……
沒有人!沒有人會質問,百姓們憑什麼要服徭役。
而能夠說出這樣的話的人,如王充——他在官場上,必然是混不上去,也混不久的。
-
民間對此議論紛紛,王充之前的秦漢百姓對他非常感興趣,王充之後的東漢和後世王朝的百姓,同樣對他很感興趣——畢竟,雖然王充已經留名青史,但是不識字不知歷史的百姓,又如何知道他呢?
但是,凡是官員勳貴、世家大族,包括皇帝們,對於王充的觀感就都不如何了。
不論朝代,他們對於“王充”這個人,都是統一的憤怒和咒罵:“給朝廷服徭役,就是百姓的義務,自三代先賢以來就明確的義務,還有什麼憑什麼?!”
難道,王充這個人,還要去質疑先賢,質疑上古聖君嗎?
他有這個資格嗎?他怎麼能夠、怎麼敢這麼問?!
對於王充之前的時期的官員大族們,他們的指責物件已經一路順延到了王充的父祖師長——到底是什麼人,教養出來了這麼一個傢伙?不論是哪個學派,都沒有這麼質疑的啊!
而王充出現之後的朝廷,同樣有部分人對於王充並不知曉;知曉王充的人,大多也並不清楚王充的具體思想文章。
剩餘的瞭解王充所言著書的人,對於王充的態度則堪稱兩極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