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徭役徵發 (第2/4頁)
是說朝廷說你有一頃,不管你手裡嗎到底有沒有,你都得按著一頃繳納?”這事兒又不是沒有發生過。
反正,不管規定是什麼,官老爺們都可以玩兒出花來。只有百姓們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一老者嘆氣——雖說是老者,但實際年齡也不過四十——“這些稅賦是一回事兒,可徭役才是最要命的。”
田中的人霎時間都沉默了下來。
-
相較於農人,商人們對於稅收問題研究的可就透徹多了。
秦朝對酒苛以重稅,但是他們現如今的酒稅同樣不輕啊,還有專賣鹽一事,放在後來的朝中也不過是常理。
至於說山澤之稅,這個倒是不同朝代各自不同,有的朝代為了鼓勵山澤的開採,稅收定得非常之低,但有些朝代卻在這方面往死了坑害百姓。
譬如大明在某些時候的礦稅。
-
朝中對於這麼一番秦朝稅賦的介紹也有些煩躁。
講這麼多幹什麼?如果一定要講什麼農民起義,那直接說暴秦不仁不就完事兒了,何必這麼一一介紹!
這些東西被底下的那些愚民們聽去了,他們聽過就忘也罷,萬一有人還真的記下來,然後和本朝的稅賦對比怎麼辦?
雖然通常而言國朝的稅賦不至於高過秦朝,但是那不是有特殊時期嘛,到時候朝廷是為了天下大計,不得不暫時苦一苦百姓;可那些百姓不懂得天下艱難,只一味顧及小家,說什麼國朝稅賦比讓人造反的秦朝還要重可怎麼好?
陛下的不易,大人們的苦心,可就無人能夠理解了!
【這裡有一點與後世王朝不同,當然與漢朝還是基本一致的一點:秦朝時期的稅、賦完全不同。其中,田租屬於租稅,而賦在當時則專供軍事開支,如戶賦就是如此。】
【因而,史料上所載的“泰半之賦”指的是賦,而非田租或其他稅收。】
【那麼,秦朝的稅賦壓力重嗎?是很重的。】
【這個“重”,並非是與後來的其他王朝縱向對比,也並非是與春秋戰國乃至三代時期對比,而單純只是討論秦朝百姓當時的境況。】
【從出土的秦簡來看,秦朝百姓有不少的欠債記錄——這個債,大多是無力繳納賦稅的債。】
【當然,秦朝對於這種情況也早已經制定好了對策。】
百姓們的注意力已經被徹底勾了起來。
雖然手中有農活等各種活計,但是多年以來日復一日的勞作,早已讓他們能夠分出一部分心神在其他地方,並不耽誤幹活。
“完了,欠了官府錢,還能有什麼好下場!”他們雖然並非秦人,也不知曉秦朝究竟有什麼對策,但是憑藉著樸素的生活經驗和邏輯推斷,這個結論很容易就能夠得出。
——甭管他是哪個朝廷,誰見過欠了朝廷錢之後還能好好的情況?!
朝廷可不是什麼開善堂的,不多要你的就算了,還能少要?
收繳賦稅的時候,那些官差可都是帶著鞭子的,別說讓你欠著了,動作稍微慢上一些,說不得都要被抽上一頓。
有人在一邊撇嘴:“也說不得那些個官老爺們有什麼辦法,反正咱們這些泥腿子是不可能有好下場的。”
官老爺嘛,特別是那些傳說中的宰相之類的,想來和他們這樣的地裡刨食的不一樣。
不過,那樣的人家也不會因為繳納不起賦稅而欠朝廷錢。
而城中,有些見識的,讀過書的人,就對朝廷會有什麼對策有了猜測。
古往今來,朝廷的主要手段統統可以概括為賦役。
現在,既然確實交不上賦稅來,那麼去服徭役不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嗎。
就算是定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