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30章 連年征戰 (第2/2頁)

加入書籤

此做出些政令上的調整改變。

理論上。

但是實際上,楊廣在平叛之後的又一年,也就是總體上的第三年,居然發動了第三次征討高句麗的戰爭!

高句麗到底有什麼吸引楊廣的?

能叫他這麼不顧天下、不顧百姓、不顧朝廷、不顧楊氏基業,不管不顧地一定要去打?

大業八年、九年、十年,連續三年啊!加上大業七年開始的戰前準備,幾乎是整整四年!

四年時間,全天下地徵發徭役,無數的民夫乃至民婦陷入了戰爭之中,雖然他們未必上戰場,但是他們需要去服徭役乃至在接近前線的地方運送糧草——這麼一來,國內還剩下多少人?而這些剩下的人之中,又有多少還算得上是個能完全處理地裡的活計的壯勞力?

劉徹不知道隋朝的具體人口。

但是他想也能夠想到,在之前修築宮室中喪生或者生病殘疾以至於不再是“壯勞力”的人並不少,而一直在修築的運河也同樣會吞噬大量的壯年人口;加上這連年戰爭前線後勤吞噬的壯年人口,隋朝這兩年國內剩下的壯勞力絕對多不到哪裡去。

如此一來,耕種之事如何進行?農時又怎麼能夠不耽誤?

農耕,可是整個天下、所有王朝的根本!

不論是什麼人登基,都要先做好耕種的各種政令——這不只是為了體恤百姓,更是為了保證天下的穩定,讓大部分人有活幹、有東西吃,為了保證朝廷的賦稅收入,以此維持朝廷的運轉。

放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一般即便要打仗,大家也會選在一個不耽誤農時的時間。

像是楊廣這樣,連續三至四年,每一年都差不多是全年投入戰爭……

所有的一切都會亂套。

而朝廷——看樣子,賦稅還是不會少收的。

至於說理論上隋朝應該有許多糧倉,官府可以救濟百姓之類的……劉徹覺得,以當下看到的情況,大約是不會有這種事的。

“楊堅是怎麼教兒子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