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5章 外交變局 (第2/3頁)

加入書籤

不樂意高盧國和蘇盟在歐陸增強話語權,所以,在促進‘東方公約’時,鷹國的態度十分消極。

這讓浠特樂有了化解的機會。

為了分化兩國,浠特樂派裡賓特洛甫前往鷹國,表態示好,緩和矛盾。

同時,浠特樂在國內大肆擴散反蘇言論,迷惑鷹國,讓鷹國認可漢斯國反蘇橋頭堡的作用。

在裡賓特洛甫前往鷹國不久,羅馬、奧、匈三國簽訂《羅馬議定書》,議定書規定:在經濟上三國建立密切的貿易關係;在外交上,三國採取協商;在軍事上,羅馬承擔保障奧地利獨立和不受漢斯國吞併的責任;奧發生內亂時,羅馬進行干涉。

這份協定,讓高盧國和鷹國竊喜,在圍堵漢斯國的道路上,又多了一幫盟友。

當然,這份協定不影響鷹國利用漢斯國,在鷹國看來,漢斯國派人示弱,又表達反蘇的決心,可以讓其成為反蘇的中堅力量,同時,又能壓制高盧國的影響力。

鷹國認為,讓漢斯國和蘇盟直接對抗,才是上策。要想將蘇盟拉上對抗線,鷹國要預設高盧國的外交策略。

於是,麥克納、西蒙、鮑德溫等人給了裡賓特洛甫積極的反饋,表示,若漢斯國遵守承諾,會放開漢斯國軍事上的一些限制。

對於鷹國的做法,高盧國高層嗤之以鼻,可是,這坨屎還必須吃下去,因為高盧國是無法單挑漢斯國的。

不過,對鷹國的不信任感,讓高盧國必須加快拉攏蘇盟。

巴爾圖積極運作起來。

對於高盧國的倡議,斯塔林十分歡迎。

蘇盟從成立到現在,一直被歐陸各國仇視,如今有漢斯國這樣一個刺頭冒出來,讓他看到了化解外交困境的希望。

斯塔林在去年十二月就開會討論過,在一定條件下,蘇盟是可以加入國聯的。

入了國聯,蘇盟將在國際舞臺上發揮積極的作用。

歐陸的中小國家自然眼觀六路,跟著大勢走。

馬德里。

林奇有些鬱悶。

伊班牙這麼不入法眼,幾個國家搞來搞去,都沒人來伊班牙一趟。這個時候,他有點羨慕墨索尼了,地理位置好就是吃得香。

不過,林奇樂見被忽視,這樣鷹國和高盧國就不會提前防備伊班牙。

老話說得好,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五年計劃已過去兩年,已取得的成績喜人,重工業和軍工業完成了規劃的百分之九十,輕工業、服務業、文化產業蓬勃發展。

到一九三七年,相信能交出一份不錯的答卷。

在三月底,林奇在希門尼斯的催促下,將欠海軍的輕型巡洋艦圖紙兌換出來。

經過12個月的累計,系統擁有政治點1450,軍事點2124;長得這麼快,自然是核心領土和軍隊人數增加的原因,在殖民地戰爭中賺到的軍事點極少。

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是1941年下水的,時間相差七年,花費700兌換值。

克利夫蘭級巡洋艦滿載排水量超過了1.3萬噸,標準排水量1.1萬噸,對比之下,各國海軍的主流輕型巡洋艦才5000-6000噸上下,已達到重巡洋艦的標準。

在戰艦資料和100名人員兌換出來後,林奇對希門尼斯提出要求,除了仿製,要進行改造,演化成兩款型別。一款重視速度,一款提升裝甲和火力,兩款戰艦的噸位要逐步降到一萬噸以下。

至於驅逐艦、護衛艦等小型戰艦,自主研發建造。

林奇給希門尼斯增加一筆國防預算,用來擴建三座綜合造船廠,既能商用,又能軍用,賺錢造艦兩不誤。

在歐陸局勢相對和平的情況下,林奇讓情報局和軍情局加大滲透美洲各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