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73節 (第2/5頁)

加入書籤

入樊城開始渡漢水。

襄陽北城牆就築在漢水南岸的石崖上,葉濟羅榮戰甲披著猩紅戰袍,髯須滿面,使得身材高大的看上去格外的英武,站在襄陽北城樓上,眺望滔滔漢水以及正緊急渡漢水的軍馬,彷彿峙立在襄陽城頭的一方鐵汁澆成的地礎,叫人生出難以撼他的感慨。

奢文莊雖封閩王,但在葉濟羅榮面前刻意保持低調,穿一身錦袍,彷彿富家翁,古臉瘦削,兩鬃華髮早生,只是眼睛裡還偶爾還流洩出這些年來磨礪出來的銳利。

田常所部為先鋒,已經於前日先一步南下去打荊門,周繁所部這兩天才渡漢水。

所以周繁還在襄陽城,站在城頭,陪同葉濟羅榮、奢文莊以及襄陽守將阿濟格與燕廷派遣來擔任襄陽知府的漢臣沈浩波等文武官吏。

襄陽為襄北重地,為南征荊州大軍的糧草後方,銜接南陽,雖說任用青州戰事時投降的沈浩波治襄陽政事,但守將還是要用絕對信得過的人。

“黃陂派來信騎,稱淮東調入黃州的兵馬,截止到六日,僅步營戰卒就有五萬眾,加上水軍及騎兵,在黃州周圍聚集的兵力,差不多近九萬人,”阿濟格說道,“他們的動作好快啊,東海狐似乎在看我們這邊的動靜,決定要不要將其在廬州的駐兵西調。”

阿濟格說這話,自然是責怪渡河太慢,浮橋架設太少,而渡船又不足。

胡宗國心裡腹誹:要沒有奢家,單叫羅獻成助你們,二十萬兵馬怕是用上一個月都未必能完全渡過去。兩座浮橋用去十二根鐵索,僅鐵料就耗用近十萬斤,這還是打下江寧攢下的底子,都未見你們能從燕薊補入這麼多鐵料到南面來。

“都怪我不能多造兩座浮渡,叫大軍渡河受阻,請穆親王責罰。”奢文莊小翼的請罪。

葉濟羅榮看了奢文莊一眼,知道他是刻意低調,但也喜歡他這種小翼做人的態度,說道:“能事先造成舟橋,已是大功,而南漳、鍾宜兩城皆降,只待我大軍渡過漢水,便可揮馬直指荊門……”

浮橋長八百步,要是人挨著人、以兩列行進過橋,浮橋就要同時承載近兩千人。要是浮橋的承載力能達到這種程度,二十萬人馬要渡過漢水,一天時間就夠了。

只是僅兩千人的體重,加起來就要有三十多萬斤,連上橋體自重就變得極其的笨重;受上游來水衝擊時,無論是縱向的,還是橫向的,對鐵索的拉扯之力,也將變得極大,非襄樊浮橋所能承受。

蘇庭瞻所奉命架設的這兩座浮橋,每次同時僅能透過四百人,要是過騎兵,一次甚至只能同時透過五六十騎;這就極大拖延了人馬渡河的速度。

即使如此,兩座浮橋渡人馬過河的效率,仍然要高過同時調來配合渡河的兩百艘渡船。

奢家放棄閩東時,將大量的造船工匠都隨軍西遷。不過佔得江西之後,雖有工匠,但沒有充足的時間去陰乾造船的板材,也沒有餘力組織人手進深山老林裡去伐巨木,故而在江州只能造些中小型戰船。在江州水軍裡,兩百石載量以上,都要算大船了。便是這些船時間用長了,板形走性,漏水情況也變得日益嚴重。

浮橋走人,渡船載物,田常、周繁兩部步卒加起來不過六萬人包括十數萬石糧草,渡過漢水,就整整花花五天的時間。

接下來,葉濟羅榮本部四萬精銳騎兵,除了其中一萬人馬要從漢水東岸前往石城,繼續增強鄂東防線外,其他三萬騎兵,都要從樊城南渡——想想三萬騎兵要走浮橋南下,速度之慢,怕是堪比四五倍之數的步卒,怎麼也要六七天的時間,奢文莊想想也是有些頭疼。

不管怎麼說,戰馬的體形與體重,也是尋常成年人的四五倍重,而渡河時還沒有人那麼安份。

阿濟格嫌渡河慢,周繁則希望多拖兩天。

在攻打南陽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