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1章 第三十一回 全柄與土地 (第1/5頁)

加入書籤

一輛西式馬車在南京路疾馳。

馬蹄聲碎,銅鈴叮哨,驚動行人,紛紛閃避。這是兩匹馬拉的轎式車,車伕頭戴紅色包帕,面板黝黑,濃密的絡腮鬍掩蓋了下半個臉部,是個印度人。他高高坐在馭手座上,手握韁繩,馬鞭在空中打個旋子,\"叭\"地震響,十分威風。車棚兩側,插著兩面手掌大的英國\"米\"字旗。車視窗,不時伸出一顆黃髮腦袋,催促車伕。

大英帝國駐上海領事麥德爾先生,此刻正趕往上海道臺衙門,去拜見道臺徐義甫大人。

在中外官員交往中,常常是清廷官吏登門拜訪洋官的現象較多,自從那場戰爭失利,洋人船堅炮利,嚇破了朝廷官吏的膽,每有外交,朝廷總是唯唯喏喏、低人一等,洋人無不盛氣凌人、飛揚跋扈。此刻,麥德爾急匆匆拜訪上海道臺,實屬罕有之事。

徐義甫聞報,心裡發怵,不知英國領事有何事登門!慌忙出衙迎接。

\"哈嘍!徐大人,\"麥德爾操著半生不熟的中國話,同徐義甫拉拉手,算是見面禮。

\"領事先生,有事派員告知本道,何勞你親臨寒舍。\"王義甫見麥德爾面色和氣,不像興師問罪模樣,才放下心,極恭謙道。

兩人客廳坐定。

麥德爾開口道:

\"我國公使威妥瑪先生來電詢問,租界和貴道之間的馬路可否開通?此事我曾多次提醒王大人,不知現在作何籌算?\"

\"這個……,\"王義甫面有難色,遲疑道,\"領事先生休急,本道已呈文兩江總督錢大人,尚無指令,再等一段時間罷。\"

麥德爾卻沒法再等。中國官場的辦事效率,他早有領教,能拖則拖,能化則化,常常一紙公文呈上去,不了了之,杳無迴音。在沿海諸省通商口岸中,英國最重視上海,因其港口處在長江出海處,輪船溯江而上,可達南京、蕪湖、九江、武昌、重慶等地,深入中國腹地,可到四川、雲南、貴州,與印度,緬甸連成一片,成為英國在亞洲最大的殖民貿易區。因此,英國視上海為同列強諸國在中國競爭的根據地,稱之曰:東方巴黎。

英國急欲加快上海市容建設,拓展貿易市場,朝廷卻冷眼觀望,不予合作,似乎是外國人的事,與己無關。原因在於朝廷中官員分為兩派:一派屬守舊官吏,仇視洋人,妄自尊大,認為凡洋人所務之事,皆對中國不利。另一派則主張師夷長技,效法洋人長處,富國強兵。

兩派時有摩擦,意見相左,皇帝對洋人既怕又恨,自然站在守舊大臣一邊,對洋人所提要求,敷衍了事,得過且過。英國公使威妥瑪曾照會京城總理衙門,要求在上海英租界和上海道之間修築馬路相連,促進上海貿易發展。這建議對中英雙方都有利益,朝廷應予同意,但照會經軍機處理轉呈皇上,卻留中不發。皇帝疑心英國人藉口擴大貿易,意在控制整個上海,故意拖延,不予回答。

上海道臺也得上司請示,對麥德爾先生採取敷衍態度,不和他合作。

可是形勢發展,不容英國人等待。

法國把越南作為基地,向雲南、兩廣發展,其商貿已達西南諸省;德國在膠東半島活躍異常,日本與俄國在關外急奪利益,美國後來居上,勢力深入中原腹地。新近傳來訊息,俄國對新疆虎視眈眈,日本則垂涎臺灣。偌大一箇中國,眼看被列強瓜分殆盡。朝廷忙於對付民軍,諸強爭奪激烈,皇帝反而作壁上觀。中國有古話雲: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皇帝想當漁翁,英國人卻不願落在諸國之後。英國政府電令上海領事,務必加強對上海的貿易控制,進而控制長江沿岸商貿市場。

抓住上海,便抓住了長江,亦據有中國江南地區。

麥德爾顧不得昔日的傲慢,放下架子拜訪上海道臺,其源蓋出於此。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