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1章 出人意料的月氏國王 (第3/3頁)

加入書籤

意見,更沒有足夠的實力去壓制那些反對他的聲音。在這種情況下,波調只能選擇妥協和無奈的策略。

“你們要打就去打吧,”波調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疲憊,但又不失威嚴,“我授權你們跟華軍大戰一場。如能打贏華軍自然更好,打不贏的話,你們就不能阻止我與華軍議和了。”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炸開了鍋。那些主張抵抗到底的大臣和將領們,紛紛露出驚愕與憤怒的神色。他們沒想到,國王竟然真的會說出這樣傷士氣的話。

這在他們看來,無疑是對國家和民族尊嚴的背叛。他們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悲壯之情,彷彿看到了“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的淒涼景象。

然而,波調也有自己的苦衷。他深知,大月氏的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各種勢力盤根錯節,他作為國王,雖然地位尊貴,但並未完全掌握實權。大臣們各自為政,手握重權,他的決策往往受到諸多掣肘。而且,根本打不贏華軍,因此他才想投降。

好在大月氏的國王集權程度並不高,大臣們確實擁有不小的權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自主決策。因此,當波調做出妥協後,大臣們並沒有完全失去鬥志,反而開始積極籌備抵抗華軍的計劃。

最終,大月氏的丞相阿史鐵勒和大將軍狄翼挺身而出,他們憑藉自己的威望和智謀,成功整合了首都巴格拉姆周邊的二十多萬大軍。這些軍隊被駐紮在巴格拉姆和附近的兩個衛星城裡,互為犄角之勢,準備堅守陣地,消耗華軍的武器彈藥和人員士氣,等待華軍自行退兵。

阿史鐵勒和狄翼深知,與華軍正面交鋒無異於以卵擊石。華軍的武器先進,戰術靈活,人數雖少但戰鬥力極強。因此,他們並沒有想過要擊敗華軍,而是將目標定在了拖延時間、消耗華軍上。

他們希望透過堅守陣地、避其鋒芒的戰術,讓華軍在長時間的消耗戰中逐漸失去優勢,最終不得不選擇退兵。

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阿史鐵勒和狄翼等人還制定了詳細的應對之策。如果華軍像攻打大宛貴山城那樣選擇圍城不攻、消耗巴格拉姆的糧草資源,他們也有相應的辦法來應對。

巴格拉姆扼守了大月氏進入天竺的道路,是通往天竺的關隘所在。只要大月氏能夠扼守住巴格拉姆,就相當於保護了天竺各國免受華軍的威脅。

基於這一戰略考量,大月氏一邊整軍備戰、加固城防,一邊遣使前往天竺各國,威脅他們必須提供支援。使者們向天竺各國闡述了利害關係:如果巴格拉姆城破,天竺也將整個暴露在華軍的兵鋒之下;而如果大月氏能夠守住巴格拉姆,那麼天竺各國就能繼續享受和平與安寧。

這一招陽謀確實高明,天竺各國雖然與大月氏之間存在一定的利益糾葛和矛盾衝突,但在面對共同的敵人——華軍時,他們不得不放下成見、團結一致。畢竟,如果讓華軍順利攻佔巴格拉姆並進而威脅到天竺的安全,那麼對於天竺各國來說將是滅頂之災。

因此,在天竺各國的權衡利弊之下,他們最終選擇了與大月氏合作。他們紛紛表示,願意提供人員、糧草等支援,共同扼守巴格拉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