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0章 東西二市,禹皇問劍 (第1/3頁)

加入書籤

這一廂的旁山風正在良城牛羊蓄中熟悉理事,一切都顯得枯燥而陌生,而另一邊秀雲城內卻是一派繁華景緻。

秀雲城,乃隨國三大城郭之一,位於沆來河北岸,南向楚國,西鄰唐國,建於鑿天山腳下,憑險而坐,繞河而立,真真一座雄關,氣勢非凡。

整座城市方圓近十里,城門八扇,都是高兩丈的闊道,而城牆更加雄偉,高達五丈有餘,使外敵不敢小覷。

城內依井田而制,道路縱橫,館舍儼然有序。商旅熙攘不絕,士族來往依禮。諾大的城市才堪堪收納住了十萬人口,而多餘的人口卻自發的在秀雲城外東西兩面建起了易市,亦有數萬人口,俗稱東西二市。

西市是普通黎庶的交易的所在,一般交易的大多是農業初級產品,用來擺攤設點的,在這裡什麼鮮果稀罕,奇蟲怪鳥,麻衣草鞋等都能在這裡找到,魚龍混雜,一個詞,就是髒亂差。

東市,則比較有規模及格調。這裡住著各諸侯國的行腳商,各大會館商社均在這裡建立據點,櫛比鱗次,互通有無。

東西二市就像人的手掌一樣,被分為了兩面。

西市住草屋,東市住樓臺,西市吃粗食,東市喝美酒,西市演悽惶,東市奏情樂,西市唱哀歌,東市伶人笑。

這一首流傳於秀雲城稚子之口的童謠,從側面反映了東西二市人們生活上的不同,雖然有其佔理之處,但東西二市的不同卻不僅如此。

東西二市真正的不同在於:其一,居住人群的不同,兩個層次的人群,就像流水一樣,有上游之水,亦有下游之水。西市多國人野人,東市多大夫士人。

其二,東市商賈多為各諸侯國走商,西市多秀雲城本地商人,販夫走卒居多,臥虎藏龍亦未可知。而遊商居無定所,逐利而行,其中不乏見多識廣的能人之輩,且其中夾雜著各諸侯國的耳朵與眼睛,也就是間諜細作之人。

其三,東市之所以特殊的根本原因是此間住著鑄劍師與相劍師。

隨國自古以來就多鑄劍聖手,與北方呂國並稱“劍祖之地”,而秀雲城千百年來卻能獨享“劍都”之名,其美譽正是因這不起眼的東市而來。

當年禹皇欲鑄九鼎,遍訪天下鍛鑄能手,歷時三年而不得,一日探尋銅礦,途徑銅柏山,路過秀雲城,遂於城外飲馬,遇到兩個人在河邊對賭,禹皇非常好奇,就走過去觀看。

只見其中一人執一柄木劍,對另一人問道:“我這把劍值多少錢?”

另一人觀看這把木劍片刻,即言:“此劍乃楊木而剸,直而韌,值一錢。”

禹皇聽了他們的對話才知道這二人的身份,制劍的是一位鑄劍師,觀劍的乃是一名相劍師。這兩個人的賭注竟是輸者為贏者從河中抓一尾魚!

禹皇知道了事情曲直後,為他們的賭約覺得好笑,便想起身離開繼續上路,誰成想,禹皇剛一轉身,那相劍師竟說這把木劍只值一錢,令人吃驚不已。

那位鑄劍師也非常吃驚,他用了三月餘日才刻好了這把劍,怎麼才只值一錢。

他把自己的疑惑告訴了相劍師。

可那位相劍師脾氣似乎很古怪,只說他已經說了這把劍只值一錢的理由,便不再說話。

鑄劍師無奈,只好請求四下之人甄別,而其他人要麼鄉村野夫,要麼孤陋寡聞,竟無人鑑別出此劍的真實價值。

不死心的鑄劍師,只好捧劍上前,請最後一人的禹皇甄定價值。

當禹皇拿到這把木劍後,立刻吃了一驚,只見這把木劍通體棕褐色,長兩尺一寸,劍身柔而滑,劍體竟十分沉重,上面的銘紋簡單而富有韻味,看起來與整把劍渾然天成,令人喜不勝收。

隨即禹皇大呼三聲:“好劍,此劍當值千錢!”

這一說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