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8章 甘肅省—趙姓、魏姓、周姓、孫姓、胡姓、宋姓、羅姓 (第1/4頁)

加入書籤

趙姓

- 起源:

- 嬴姓起源:趙姓最主要的起源是出自嬴姓。造父是漢族趙姓的始祖,他是蜚廉四世孫,也是周穆王時期著名的善御者。傳說他在桃林一帶得到 8 匹駿馬,經過精心調訓後獻給周穆王。周穆王讓造父為他駕車,西行至崑崙山時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的訊息,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鎬京,平定了叛亂。周穆王因造父之功,將趙城(今山西洪洞縣趙城鎮)賜給趙父,其後代便以封地命氏,稱為趙氏。後來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到戰國初年,趙氏聯合韓、魏二卿擊敗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繼而趙敬侯趙襄子聯合魏武侯、韓哀侯三家分晉,建立趙國。

- 秦國公族改姓:秦國和趙國的祖先都是造父,所以秦國公族也姓趙,比如秦始皇嬴政又稱趙政,秦國公族也以趙為氏,有“諸趙”的說法。

- 帝王賜姓或外族改姓:歷史上有匈奴人、女真人、党項人、鮮卑人等少數民族被賜姓趙。如漢代有趙安稽(匈奴人),五代有趙國珍(牂牁酋長的後裔)。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溫後裔避亂於甘肅陝西等地,改漢姓趙(黑虎趙氏)。清王朝覆滅後,不少滿姓氏者迫於壓力改名換姓,其中不少人改漢姓為“趙”。

- 變遷:

- 周朝至戰國時期:造父封於趙城而得趙姓,至叔帶(造父的第七代子孫)時,率領子孫遷往晉國,後來建立趙國。這一時期趙姓主要在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發展。

- 秦朝至兩漢時期:秦始皇滅趙後,把代王趙嘉派往西戎,趙姓隨之遷往甘肅天水;趙王遷被流放到今湖北房縣。秦朝末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趙佗建立南越國,又把趙姓擴充套件到兩廣和越南北部。西漢時,趙王遷的後裔遷居涿郡(今河北博野縣西南),形成了涿郡趙氏,又稱河間趙氏。

- 三國至隋唐時期:南朝時,天水趙氏的一支遷居江南。北魏時,天水趙氏的多支遷徙,有的遷至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有的遷至洛陽,還有的從南鄭(今陝西漢中)徙居洛陽等。

- 五代至宋朝時期:宋朝由趙姓皇室建立,其宗室被大封為郡國王公,但並不居住在封地,而是集中在京師。靖康之恥後,北宋宗室被金人俘虜或逃亡至南方民間。

- 元明清時期:元朝時,有趙姓隨劉龔南漢政權在廣州定居。明末,有趙姓不惜冒險遠渡重洋到海外。清朝時,有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改姓或被賜姓為趙。

- 在甘肅的分佈:秦始皇遷徙了一部分趙姓到甘肅天水,趙嘉之子趙公輔裔孫世代居住在天水,形成一個望族。隨著歷史的發展,趙姓逐漸在甘肅其他地區也有分佈。如今,甘肅的趙姓分佈較為廣泛,在多個市、縣都有趙姓人口居住。

魏姓

- 起源:

- 源自姬姓:據《史記》記載,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受封於畢,其裔孫畢萬在晉獻公時為大夫,畢萬的後代魏犨跟隨晉文公重耳流亡,後因功被封於魏地,其子孫便以魏為姓。

- 少數民族改姓: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將鮮卑族的丘穆陵氏、破六韓氏、賀賴氏等改為魏姓;此外,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中也有一些人在歷史上改為魏姓。

- 變遷:

- 魏姓在早期主要活動在山西、河南等地。隨著歷史的發展,魏姓不斷向外遷徙擴散。在秦漢時期,魏姓已經逐漸分佈到山東、河北、陝西等地。

-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北方人口大量南遷,魏姓也隨之遷徙到南方的江蘇、浙江、安徽等地。

- 隋唐時期,魏姓在全國範圍內的分佈更加廣泛,一些魏姓家族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如唐代的魏徵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