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十六章 牽線搭橋多贈與 (第1/2頁)

加入書籤

“宜長,如何?”李知縣見里長回來,表情輕鬆的樣子,徑直問。

“我去看了看村子裡的儲備,能給,給……香皂,方子不給。”

里長按照自己回來路上組織的語言說出來,不怕了。

他知道對方知道他去找人詢問,就是不承認。

累死你們,你們也想不出來是憨憨教的。

“送多少?”縣丞在旁出聲。

“先送一千塊,送你們一百塊,再賣給宮裡五千塊,二百錢一塊。

我有要求,賣的香皂拿油換,什麼油都可。

宮裡若賣給洋人,最好也換油,香皂就是用油做的。

村子裡多種了一茬油菜,不然真拿不出油造香皂。”

里長不怕對方知道一種材料後弄出香皂,東西做的過程看著簡單,不看上哪猜去?

主簿嚥下口水:“用油?油人能吃,哎呀!”

李知縣的指頭輕輕敲著桌子:“此事是得說明白,洋人用別的東西換咱們油,咱百姓就少吃了。”

他懂,一旦價錢合適,將來會大批次賣給洋人,油怎麼辦?

“三天後,你們派人到村子裡取,正好順路往西走,進長江。

要不然你們調一艘船過來,不用陸路運輸,從河入長江,順流而下抵達南京。”

里長知道路況,從村子去南京非常方便,有河連線。

只是回來就屬於逆流,比較麻煩。

“好,三天。”李知縣覺得可以,調船進村子。

他看著里長:“宜長,你,還有什麼要說的?”

高人知道宮裡要,有想法沒?

“晌午吃啥?”里長有話說,問飯菜。

“自然是村子做什麼,我等吃什麼,今天有肉?”

李知縣非常失望,讓你說你就說這個?

“豬肉,昨天晚上殺的豬,灌了香腸,正好吃。”里長說著都饞了。

“香腸昨天做的?那得晾曬。”典史提醒對方。

“晾曬的是臘腸,村子的香腸是煮熟的,拿山上野果子的果木烤。”

里長咽口水,中午怎麼還沒到呢?日頭走得太慢了。

李知縣跟著吞口水:“好,好吃嗎?”

“可香了,嘿嘿嘿……”里長抬手擦嘴角。

……

吃飯的時間終於到來,今天沒有紅燒肉,豬肉炒的各種菜。

主桌上多了切片的香腸和切片的悶子,主食米飯。

李知縣不客氣,上來就夾一片香腸,吃進嘴,猛點頭:“好吃好吃,跟咱們做的香腸不一樣。”

“諸位回去時帶上一些。”里長捨得給,村子裡不缺肉。

香皂可以隨便賣了,再買豬,人家幫忙讓村子與宮中聯絡上。

將來有什麼好東西,先給宮裡送,看誰敢給村子使壞?

“這個是什麼?”縣丞夾片悶子,吃了不知道怎麼形容。

看著像豬肉或者煮魚後涼了的凍兒,卻又不同。

乳白色的,裡面有紅色的斑點。

“悶子,裡面紅色的碎的東西是做香腸的下腳料,看,跟香腸一個顏色。”

里長夾悶子後蘸蒜醬,就是大蒜沫放醬油裡。

悶子製作過程用的鹽少,不蘸醬油也能吃,就是沒那麼鹹。

這種是東北悶子,但不是大連的那種黑色的用來炒的悶子。

香腸是紅腸,蘇聯傳到朱聞天那時的,邊角料就拿來做悶子,東北三省都有。

紅腸煮的時候需要用針扎,放氣,跟煮血腸一樣的道理。

一紮,裡面有的就順著針孔跑出來,在水裡。

悶子直接用這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