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八百六十八章 道德教化新鐵造 (第1/2頁)

加入書籤

噼裡啪啦的雨滴落下來,朱元璋一個餡餅還未吃完,天上的雲好像突然見就冒出來了。

“咱以為午後才下,集市上的百姓咋辦”

朱元璋放下筷子,拿起望遠鏡觀瞧,馬皇后也跟舉起望遠鏡。

集市上的人全躲在棚子的沿下面,棚子裡的擺攤人把桌子往裡撤一撤,騰出更多的空間。

風一吹,雨斜著飛,那一邊的人把棚子前面的草簾子放下,反正都得溼,等天晴再曬。

馬皇后又仔細瞅瞅:“有人昨天來的,看不出今天會下雨,沒帶雨具。”

“皇后放心,村子裡有,專門買的,一個是提高百姓收入,另一個可以教化百姓。”

里長一聽馬皇后說出擔憂的話,立即跟上。

“增加收入咱知道,與教化百姓有何干系”馬皇后先點點頭,又問。

“娘,我知道。”最小的老五吳王朱橚出聲:“娘,下丘村一條街提供免費的雨具,蓑衣和雨傘。

雨落時拿走,天晴後歸還,不記名,不按手印,樣式統一,標誌統一。

借的人如果不還,那麼就證明咱大明京師的教化還不夠好,一般要貼告示,讓忘記的人把雨具拿回來,大家下次還能用。

里長說過,一個民族沒有了道德和自我約束才是最可怕的,律法是道德的最低底線。

如果道德大家都不遵守了,那麼只能提高這個底線,每個村子都需要一個守村人。”

馬皇后露出笑容,放下望遠鏡,拿起筷子:“里長說得對,下丘村需要守村人,大明也需要。”

眾人點點頭,繼續吃,那邊已經有人推車送去蓑衣與雨傘,還有大的太陽傘。

太陽傘給吃飯的人準備,其實是做飯的,爐子不能放在棚子裡,都擺在外面,給它擋上才能繼續開啟鍋蓋做。

里長看一看:“以後讓他們拿煤坯或柴火換焦炭,咱給做爐子,他們那個爐子不行。”

“有何不同”御史陳寧不瞭解,嚥下嘴裡用筷子抿的辣醬,問。

“焦炭燒起來後不起煙,也不容易熄滅,供火時間久,爐子內壁需要用耐火泥來抹,一般高嶺土或鋁礬土。

村子裡的鍋爐燒什麼都行,煤坯一樣好用,他們燒煤的總添煤,灰大、煙多。

燒柴火又耽誤人工,總要往裡放柴火,等鋼鐵多了,村子做氣化爐,那個好用,燒秸稈都嗤嗤躥火。”

里長夾著個小餡餅停在那裡跟陳寧說,也是與其他人一同說。

村子隨著基礎東西增加,憨憨就往外拿東西,一個立在那裡的小爐子,燒柴火居然也那麼猛的火。

關鍵結構不復雜,很好製造,拎著就能走,有乾草、秸稈、樹枝什麼的,全可以燒。

“吃,涼,熱,不香!嗯!嘿嘿嘿嘿!”朱聞天催促,別聊了,快吃。

“聽咱憨憨的。”朱元璋也放下望遠鏡,這頓飯再看就算午飯了。

一直到大家把蘿蔔絲湯喝完,碟子夾的小菜吃光,眾人才滿足地坐在那裡看外面下雨。

風不朝這邊吹,窗戶開啟,帶著水汽的風吹進來,溼度高,呼吸順暢。

集市上的百姓有的離開,有的剛來,雨後來的人沒穿戴雨具的已經成了落湯雞。

他們先不管衣服,去洗手的地方把頭髮先洗了,雨水不乾淨,淋溼了頭髮不處理,會生蝨子。

拿肥皂洗一下,再擦擦,披散開等著自然風乾,就沒有事情。

不過不用自然風乾,村子裡又去人給提供吹風筒,無加熱的。

下面有電燈,就額外放了插排,嗡嗡聲中,洗頭的人全在那吹。

“吹風筒好,可惜要用電,無法普及,咦放水果的盤子怎麼這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