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不同發展框架對 (第1/2頁)

加入書籤

“慢一點,不用著急,累了在旁邊的棚子下歇歇……”

一支長長的隊伍在路上緩慢前進著,路邊有臨時搭建的棚子,棚子下面架口大鐵鍋,裡面煮著綠豆水。

過完了處暑的季節,中午的天還是有一點熱,等再過上半個月,氣溫才會降低,需要穿長袖的衣服。

再過去半個月的話,收水稻,天會一天比一天冷,接著氣溫降到零下。

吶哈出的人、女真人、齊齊力的人都在趕路,先讓青壯走在前面,從應天府用船緊急調來的鐵鍬、鎬頭等工具給他們。

青壯們拉開距離,每人負責一段位置,把路修修,方便後面的人走。

路修到大河邊即可,大家乘船到海邊,再從海邊換船進黃河,黃河目前的水位能夠支撐海船進去。

黃河的北面就是河北,南邊叫河南,大家要去河北省的位置,即北平行省。

河北打仗打得人口少,不管是之前的北元,還是後來的明軍,需要在河北就地徵糧。

百姓種的糧食都沒了,趕緊跑,不能給別人白種糧食,換個地方活著。

這還是提前知道旱災的情況後百姓有準備,不然河北的百姓更少,都被旱災和蝗災給趕走。

東北的人正適合去河北種地,幾十萬人扔過去,能解決一部分糧食種植問題。

青壯在前面修路,後面的人慢慢走,他們要帶著家裡的東西,包括牲畜,一邊趕路一邊吃家禽,住提前殺,做成燻肉幹。

這些東西屬於朝廷買下,百姓自己吃,儘量減少百姓的損失。

有人著急趕路,怕到地方來不及安置就下雪了,那可是會死人的。

負責組織的人在勸,到地方一切好辦,眼下怕沒到地方人就死在路上。

“此番遷徙,想是耗費許多錢吧!”

吶哈出帶著重要的一些人跟隊伍來到互市的地方,他以前總想親自到這邊看看,偏偏不敢,怕被認出來。

如今能夠看到當地的建設情況,比聽到的更具體。

他考慮組織一次大遷徙需要付出多少人力物力,最後全是錢的問題。

老五朱橚手上拿個鏟子:“初步估算,用在一個人身上的錢有三貫,包括蓋房子、工具、種子、煤炭、布匹、醫藥。

等現在咱們的人過去,費用還得增加,朝廷要花二百萬貫,按照正常情況,至少五年才能回本。

你們過去先免五年的田賦與勞役,這五年從你們身上賺到的錢少。

五年後就好了,交田賦,每年拿出來一個月聽朝廷安排幹活,不額外工錢。

現在種黃瓜,等下雪後能吃,你們一走,還不好賣呢!”

“去年冬天的時候吃過大棚黃瓜,就是不怎麼新鮮,離得遠,路不好走,多虧有爬犁。

朝廷能拿出那麼多的錢二百萬貫可不是小數目,大家還以為靠自己過去呢!

沒想到朝廷會給那麼多的東西,還有人幫著燒磚蓋房子,咱們在這邊都沒有多少磚瓦房。

現在地裡的黃瓜、茄子,再有一個月就罷園了吧!

五年不收田賦,如何能賺錢糧食歸咱們自己。”

吶哈出所在的地方是蔬菜大棚,他跟著鬆鬆土,這裡一部分地方在集中育苗,不是刨坑直接下種。

大棚要求成活率,萬一不出苗,發現後再補種,要耽誤七八天的工夫。

他在為大明朝廷擔心,怕朝廷沒有錢了自己的日子不好過。

按照他的認知,二百萬貫,即二百萬兩銀子不是個小數目,以前的北元可拿不出來,跟一年的總體收入沒關係,在於有多少結餘。

結餘不到二百萬貫,上哪裡去拿只能讓百姓自己想辦法遷徙,比如免田賦,再給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