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七百三十七章 和尚叄 (第1/3頁)

加入書籤

自漢代佛教傳入中原,與道教的敵對就從未休止。起初百姓不知佛陀,竟將之與老子混為一談。三國魏國郎中魚豢於《魏略·西戎傳》沿成其意說:“《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為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屬弟子,合有二十九,不能詳載,故略之如此。”

佛教剛入中原,便名“浮屠”,也有稱呼浮屠教。

簡單說,就是佛教什麼的,根本就是咱們老祖宗老子西出函谷關,到了天竺,又開創的一門學問。此言正中道家下懷,到了西晉惠帝時,道士王浮為了貶低佛教,索性就編了一本《老子化胡經》。

直接說老子在天竺乘日精進入淨飯王妃淨妙腹中,出生後自號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不過是老子的一個化身,這就是所謂的“老子化胡”。

德秀連連搖頭,道:“謬矣,謬矣,此分明乃王浮之邪說。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道家姜斌與融覺寺沙門曇無最辯法。姜斌引《老子開天經》,以老子生於東周周定王三年(公元前604年)。沙門曇無最引《周書異記》、《漢法本內傳》,佛陀生於西周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29年)。二者相較,佛陀要早生老子四百餘年。若非三藏法師菩提流支求情,姜斌當斬。此事早有定論,難道你竟是不知?”

沈放倒還真是不知,歷史上佛道兩家多次辯法。由朝廷主持的佛道之辯,自北魏到元,比較著名的共有十四次。佛教拿下七勝三和四負的驕人戰績。皇室所主持的辯論,往往牽涉極大,信仰之爭,輸的一方都是飽受打擊。

雙方辯論,這《老子化胡經》也是反覆被人拿出來說。只是這經本就是杜撰,但凡它一出場,道家就沒贏過。妥妥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但唐宋之時,道家倒是難得揚眉吐氣一回。唐武宗時,兩次僧道大辯,有皇帝拉偏架,道家大獲全勝。於是就迎來了“會昌滅佛”,佛教沒滅,剛剛進來的摩尼教卻是被當頭一記黑棍,也給以後武林之中群起而攻魔教埋下了一處伏筆。

宋朝的皇帝也是通道的多,宋徽宗時,神霄派大宗師林靈素,號稱有神通,聞名於世,簡在帝心。此人甚至引誘宋徽宗當了“神霄派”教主。

史料載“林靈素,溫州人。少從浮屠學,苦其師笞罵,去為道士。”或許是幼年仇恨太深,林靈素也主張滅佛。建議宋徽宗:“釋教害道,今雖不可滅,合與改正,將佛剎改為宮觀,釋迦改為天尊,菩薩改為大士,羅漢改尊者,和尚為德士,皆留髮頂冠執簡。”

宋徽宗竟然依奏,宣和元年(1119)正月下詔,改佛為道,易服飾,稱姓氏,左右街道錄院改作道德院,僧錄司改作德士司,隸屬道德院。

眼看佛教要涼,但未過五月,京城大水,林靈素登城厭勝,卻遭到役夫襲擊,徽宗始知其為眾人所怨。而且林靈素退水不成,隨後又與皇太子爭道結怨,終觸怒徽宗。

上書彈劾林靈素的奏摺更是絡繹不絕,於是斥歸故里,佛教也得以恢復舊觀。

然後就是金兵南侵,八年後,宋徽宗趙佶與宋欽宗趙桓一同做了金人階下之囚。作為半個亡國之君,宋徽宗被一通狠批,說他“溺信虛無,怠棄國政,困竭民力。”而他“溺信”的罪魁禍首,正是林靈素。

如此一來,道家的日子又不好過。佛教總算福大命大,躲過一劫。

道家得寵之時,這《老子化胡經》又被道人拿出來宣揚,是以大宋境內,知之者甚多。

儒釋道三家,千古傳承,都是微言大義,博大精深。僧道辯論當中,都想拉攏儒家,反叫儒家聲勢愈大。而儒家讀書人若稱博學,也不能不懂佛道。

蕭平安成都買了一本《道德經》,到如今也沒看完。沈放對佛道兩家也是半瓶子醋,似是而非。一論及佛學經義,兩人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