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3章 大亂將至 (第1/2頁)

加入書籤

見清廷這麼有誠意,八國聯軍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

12月1日。

八國聯軍同清廷共同宣告兩方戰爭結束!

12月15日。

大清和列強國簽訂《廊坊條約》。

條約共計十二條,總結起來就五點。

一、道歉,二、懲戒,三、賠款,四、修約,五、外交改制。

一是道歉,清廷必須派出有分量的使臣,前往歐洲和櫻花國對清廷殘殺洋人一事道歉。

二是懲戒,將煽動義和拳對洋人發起暴亂的地方總督、巡撫以下官員處死及革職;規定“將諸國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鎮,停止文武各等考試五年”。

照令清廷鎮壓義和拳組織,同時禁止大清百姓成立或加入具有反帝性質的組織,違者一律處斬;

地方各省督撫、文武大吏及有司各官,對轄區內發生的排外事件,必須立即彈壓懲辦,否則即行革職,永不敘用。

所有各項懲處規定,須由清政府在全國各府廳州縣佈告張貼兩年。

三是賠款,清政府昭告全世界對此次事件負全責,賠償列強國被殺死的公民撫卹金及這次所有參加戰鬥聯軍的精神損失費和武器裝備消耗費用以及租界、港口的誤工費總計4000萬兩海關銀,分三年內還清。

同時規定在北京建立使館區並劃定使館區界址,禁止清朝民人居住,使館區由使館自行管理,並由各國自主“常留兵隊,分保使館”。

規定拆除除大沽炮臺外的“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其他炮臺,且永不得修建。

規定清政府禁運軍火入境,為期二年,如有必要,亦可續展。

四是修約,規定“將通商行船各條約內,諸國視為應行商改之處,及有關通商各他事宜,均行議商”,保證列強隨時提出修改對華通商行船各條約的權力。

五是外交改制,規定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按照諸國酌定,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同時列強國承諾所有聯軍退回至膠州租界境內,待《廊坊條約》簽訂後,所有聯軍撤離租界。

至於在北京至天津鐵路周邊重鎮駐兵的要求是一點沒提。

經歷了這次詭異的爆炸事件,駐兵的事告一段落。

其中,沙俄和櫻花國強烈抗議他們對黑龍江和吉林省的訴求。

其他列強國聯合起來給沙俄和櫻花國施壓,讓他們從東北地界撤軍。

用法蘭西將軍的話來說。

“老子辛辛苦苦不遠萬里從歐洲派兵過來,不僅什麼好處沒得到多少,還損兵折將,憑什麼讓沙俄和櫻花國兩國摘桃子。”

最終,沙俄和櫻花國在列強的逼迫下,同意從奉天撤軍,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在一年內撤軍。

這次簽訂條約異常的順利,從和談到正式形成檔案只用了十五天,最大的原因是兩方人馬都不想打了。

清廷害怕聯軍攻破北京城影響清政府的統治地位,而聯軍高層純粹就是被華夏的妖法炸怕了。

列強國在提條款的時候都是慎重考慮,他們心裡也沒有太多的底氣,每次提了一些過分的要求,看到清廷派來的和碩慶親王奕匡還有北洋大臣李鴻章變了臉色,他們立刻就將要求提低一些。

特別是聯軍最想拆除的大沽炮臺,這是聯軍最大的恥辱,各國代表強烈建議要求清政府拆除大沽炮臺,最後被李鴻章嚴詞拒絕。

大沽炮臺已經被百姓稱之為神武大將軍炮臺,是天上的神仙派下來助力清軍的。

這特麼要是被拆了,國人還不翻了天!

兩方在這一事務上談了整整一天時間,最終聯軍妥協,提出了大沽炮臺今後只能作為百姓瞻仰之地,不可在炮臺記憶體放彈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