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01章 東晉·評論5 (第1/2頁)

加入書籤

【其實農民不會經營也不奇怪,除了天賦的問題之外,那些科舉(先不說科舉的人有多少會經營)的人,人家沒事兒也不會跑到一個農民起義軍裡面做事兒,所以很多時候農民起義軍裡面也缺少這方面的人才】

【回覆:但是那幾個成了的,很多不就是自己同鄉的一群人嗎

成了的有幾個,有幾個?就算成了,他們身邊也有讀書人來投,比如張良

……

我覺得很關鍵的一個問題在於,科舉真的能夠選出來懂得治理和經營的人才嗎?我怎麼記得很多人考過科舉成了進士之後,是要邊做官邊學習的

科舉內容和實際工作好像關係不算很大

科舉不能說和懂得治理完全等同,所以就算有科舉出身的人投奔農民起義軍,效果如何還需要看情況,看那個投奔而來的人到底有沒有真的能力

不僅科舉沒有太大的關係,就連當官也沒有太大的關係啊,以前朝廷裡的官員,有多少是真的能夠把事情做好、把地方治理好的?

反正有了科舉以後,想當官,第一個要考過科舉;第二個,要會做人,不能直接把同僚上司給得罪了;第三個,要有點關係,或者能夠給自己拉來關係;第四個,要會站隊,可不能站錯了那就完蛋了……至於說真的做事的能力,那得往後排

除了要考過科舉之外,其他幾點也不是有了科舉以後才出現的情況吧,這不是早就有的事情?

……

要我說,科舉就是一個晉升通道,但說的難聽一點,這就是給那些有天賦的人、有勢力的人、有各種各樣的影響能力的人,找點事兒做,省的他們天天沒事兒幹然後整天想著搞事兒

↑這話沒錯,大家一起去考科舉吧,反正已經算是很公平了,能考上就考,考不上就是你自己水平不行,要麼認命,要麼老老實實接著學,反正別有什麼空餘心思和時間想什麼亂七八糟的

科舉公平,就不用想什麼誰家出身問題所以做官,自己沒有出身所以做不了官(其實出身還是有影響的),但至少給朝廷甩了鍋啊,大家不用那麼盯著朝廷看了

那是,這樣就不至於總冒出來什麼落榜考生,心中不服,覺得有黑幕,於是乾脆反了算了(笑)

你別說,落榜生到底還是度過點書、有點知識的,這種人要是心一橫一定要反了,那殺傷力還真是很大……或者考過幾個功名的人,後來沒去繼續考,這種人殺傷力也挺大的

但反正是落榜的殺傷力最大,咱這邊歷史上就不止黃某人一個,後來上帝親愛的次子也是個落榜生呢;再加上世界上某個有名的落榜生

……】

朱棣點頭。

沒錯,成功起家的開國皇帝——特指起家前身份比較低的皇帝,建國後的開國功臣中總有一大半都是曾經的同鄉,或者一同參軍的同伴。

事實上,就算是起家前身份本就不低的開國皇帝,他建國之後,周圍的開國功臣也多是曾經的舊人、同鄉之類,比如唐朝時的關隴集團,比如北宋時宋太祖的一群將領。

當然,說回起家前身份卑微的皇帝們,他們身邊也確確實實出了許多的能人,不僅是領兵打仗的人才,也有內政治理方面的人才。

但是,朱棣也不得不承認,內政治理這東西,要麼更需要天賦,要麼就更需要家族和個人的底蘊積累。當然,最頂尖的人才,有時候是兩者兼具的。

這可不是老朋友之中隨隨便便拉出來一個就能幹的。

很多時候,這種方面的人才,反而是從外面投奔而來的人比較具有優勢,能夠坐到高位。

而這裡面的差距,除了不可捉摸的天賦之外,就是底蘊積累——讀書,讀書,讀書。

當然,讀書好不好,和內政治理的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