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7章 建安七子 (第3/3頁)

加入書籤

。建安初,曹操雅聞其名,召他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與陳琳一起負責軍國文書的撰寫。曹操很多重要的檄文、書信等都出自他們之手。

阮瑀的文學成就頗高。其詩存世不多,以《駕出北郭門行》較為著名,該詩透過描寫孤兒受後母虐待的悲慘遭遇,反映社會現實問題,情感真摯深沉。在散文方面,他擅長表章書記,文辭清峻。如他為曹操所寫的書信等,既體現曹操的意圖,又富有文采,能根據不同的物件和情境來組織文辭。

阮瑀為人比較恬淡,在政治上不太熱衷權勢。他的兒子阮籍是魏晉時期著名的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在文學和思想領域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應瑒(? - 217年),字德璉,東漢汝南南頓人,是“建安七子”之一。

他出身於書香門第,擅長作賦。被曹操任命為丞相掾屬,後為五官中郎將文學。其作品風格較為平和,在當時的文學環境中有自己的特點。代表作有《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透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情感,反映出建安文人積極用世的精神。在文學活動中,應瑒和建安七子中的其他人交往密切,他們相互唱和,共同對建安文學的繁榮。

劉楨(186—217 年),字公幹,東漢末年東平寧陽人,東漢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祖父劉梁為漢朝宗室後裔,官至尚書令,是東漢後期思想家、文學家。以下是對劉楨的具體介紹:

1. 文學成就:

詩歌方面:劉楨在五言詩創作上成就頗高,與曹植並舉,被後人稱為“曹劉”。他的詩多以壯美山川為背景,借景抒情,風格清新剛勁、氣勢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調頗高。其存世的詩歌只有 15 首,代表作《贈從弟》三首,以松柏等為喻,抒寫詩人的胸懷志節,具有悲涼慷慨、高風跨俗的氣概,其中第二首“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愴,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尤為人所稱道。此外,《贈徐幹》詩被鍾嶸評作“五言之警策”。

賦作方面:他著名的賦作有《魯都賦》《黎山陽賦》《遂志賦》《瓜賦》《大暑賦》《清慮賦》等。其賦文風格獨特,一改粉飾太平的世俗,以清新的筆調、嫻熟的技巧、樸實準確的語言,描寫家鄉的風土人情和優美的自然風光,譏諷時事,詠物抒情,實現了漢賦內容由宮廷轉向社會,由帝王轉向平民的轉變,篇幅也由長篇宏制轉向短小精粹,為以後的文學發展開創了先河。

2.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劉楨 5 歲能讀詩,8 歲能誦《論語》《詩經》,賦文數萬字,被眾人稱為神童。公元 197 年,因避兵亂,11 歲的劉楨隨母兄躲至許昌,在驛館中結識曹植。曹植被劉楨的飽學所折服,將其領到丞相府,兩人日夜解文作賦,志同道合,關係日篤。後來他又結識孔融等其他五學子,他們常聚論學問。

仕曹經歷:劉楨被曹操徵辟,任丞相掾屬,追隨曹操南征北討,參謀軍機。建安十六年(211 年)後,出任平原侯曹植庶子,不久即改任五官中郎將文學,隨侍曹丕。

“不敬”事件:劉楨性傲,不拘禮法。一次曹丕宴請諸文學,酒酣忘情,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諸人都匍伏於地,不敢仰視,獨劉楨平視不避。曹丕對此並未介意,但曹操聽說後,要治以不敬之罪。經過援救,劉楨才“減死輸作”,但是罰為苦役,終身未再受到重用。

3. 歷史評價:劉楨以其獨特的文學風格和才華,在當時的文學界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世文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的作品不僅在當時被人稱讚,而且光景常新,能楷模身後。他與其他建安七子一起,共同構成了建安文學的繁榮局面,為後世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