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初唐四傑 (第3/3頁)
境,作品抒寫遠大情懷,謳歌理想抱負,詩作題材豐富,有邊塞詩、贈別詩、寫景詩等。其邊塞詩表達了為國請纓、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感情激昂慷慨;贈別詩一掃離別時的憂傷,洋溢著昂揚風貌;寫景詩表現出積極入仕、躋身仕途的高亢熱情。這一時期,他的詩歌以五言律詩居多,語言清新、壯麗。後期因久病不愈、處境困危,詩歌內容開始表現自己沉淪不偶、漂泊無據,詩歌境界幽寂,風格趨向悲涼、悽苦,多為古體、體。
代表詩作:其代表作有七言古詩《長七言古詩《行路難》。《長安古意》中“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一句廣為流傳;《行路難》也展現了他在困境中的感慨與思考。
其他文學體裁創作:他還創作了不少騷體文,如《釋疾文》《五悲文》等,以及多篇駢文。他的駢文既有對六朝優秀駢文的繼承,也有自己的創新,在句型上靈活多變,用典平實貼切、生動形象。
3. 文學影響:盧照鄰反對卑弱萎靡的文風,提倡雄放剛健的美學風格,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一起,引導著唐詩的創作走向,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他的詩歌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上有一定的創新,對後世詩歌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駱賓王(約619年—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唐代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其生平經歷如下:
1. 早年經歷:
駱賓王出身書香門第,祖父和父親都飽讀詩書,祖父對他的教育十分用心。他七歲時便作出《詠鵝》一詩,展現出過人的天賦,由此聲名遠揚。
十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含辛茹苦將他撫養成人。長大後,駱賓王曾在博昌縣學館學習,接受齊魯學風的薰陶,成長為齊魯才子。
2. 仕途坎坷:
駱賓王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仕途不順。唐高宗永徽年間,他成為道王李元慶的府屬,但因恥於自炫才能,辭不奉命。後來擔任奉禮郎、東臺詳正學士等職,又因得罪權貴,被謫出長安城,從軍西域,久戍邊疆。
儀鳳三年(678年),駱賓王由長安主簿升為侍御史,但當時武則天執政,他因多次上書諷刺,被人誣陷入獄。在獄中,他寫下《在獄詠蟬》,以抒悲憤。次年遇赦得釋。
出獄後,駱賓王被貶為臨海縣丞,不久便憤然辭官。
3. 參與徐敬業起兵:嗣聖元年(684年),武則天廢中宗自立。這年九月,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駱賓王當時是徐敬業府屬,被任命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他起草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在文中對武則天進行了激烈的攻擊,羅列了她的罪狀,寫得極有氣勢。
4. 下落不明:徐敬業起兵失敗後,駱賓王下落不明,有人說他被殺,有人說他跳河自盡,也有人說他出家為僧。
駱賓王的文學成就頗高,他的詩作題材廣泛,包括邊塞詩、詠物詩、抒情詩等。其代表詩作有《詠鵝》《帝京篇》《於易水送人》《在獄詠蟬》等。《詠鵝》是他的成名作,生動地描繪了鵝的形態和動作,充滿童趣。《帝京篇》是初唐罕有的長篇詩歌,當時被視為絕唱,展現了長安的繁華和他對人生的思考。《於易水送人》意境蒼涼,表達了對英雄的敬仰和對歷史的感慨。《在獄詠蟬》以蟬自喻,抒發了自己的冤屈和高潔的志向。他的詩辭采華膽,格律謹嚴,對後世詩歌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初唐四傑,除了楊炯以外,其他的結局都算不上好,不知是為何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