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黨錮之禍 (第3/4頁)
試。
另一位大臣蔡邕也附和道:“陛下,盧大人所言極是呀。臣還記得那範滂大人,一生清正廉潔,致力於為百姓謀福祉,所到之處,皆受百姓愛戴。可就因直言進諫,抨擊時弊,被汙衊為黨人,遭受牢獄之災,最終含冤而死。如此忠良,卻落得這般下場,這黨錮之禍,不知埋沒了多少賢才啊!只是此事必定會遭到董卓的強烈反對,那董卓一心想要獨攬大權,將朝堂變成他的一言堂,怎會願意看到這些人重回朝堂,分他的權勢呢。咱們還需從長計議,想好應對之策啊。”蔡邕眉頭緊皺,心中滿是憂慮,他深知董卓的為人和手段,怕一旦提出解除黨錮,董卓會不擇手段地進行阻攔,到時候不僅事情辦不成,還可能連累大家,可看著劉辯那堅定的眼神,又實在不忍打消陛下的積極性,只能提醒大家要謹慎行事。
劉辯微微點頭,目光堅定地說道:“朕明白董卓定會從中作梗,但如今漢室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再難也得一試。朕意已決,諸位愛卿且與朕一同謀劃,如何在朝堂上據理力爭,讓這解除黨錮之事順利推行下去。”劉辯心裡清楚,這是一場豪賭,成功了,漢室或許就能迎來轉機;失敗了,那後果不堪設想。但他身為大漢天子,絕不能眼睜睜看著祖宗基業毀於一旦,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也要拼盡全力去爭取,此刻他的心中充滿了破釜沉舟的勇氣,同時也對大臣們寄予了厚望,希望大家能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眾人聽後,便開始商討起來,你一言我一語,從如何措辭、何時提出,到面對董卓的反駁如何回應等等,都做了細緻的安排。每個人都神情專注,時而沉思,時而激烈爭論,心中既懷揣著對漢室復興的期盼,又對即將到來的朝堂交鋒感到緊張不安,畢竟這可是在與董卓這樣的狠角色正面對抗啊。
終於,到了朝會這一日。清晨的陽光灑在莊嚴卻又透著幾分壓抑的朝堂之上,大臣們懷著各自的心思,陸續進入朝堂。董卓依舊如往常一般大搖大擺地走進來,他每一步落下,都帶著一種不可一世的張狂,那沉重的腳步聲在寂靜的朝堂中迴響,讓不少大臣心中都為之一顫。他滿臉橫肉抖動著,一雙銅鈴大眼透著傲慢,目光肆意地掃過眾人,眼神中滿是不屑與輕蔑,彷彿這朝堂之上,唯有他才是主宰,其他人都不過是螻蟻罷了。他心裡想著,這朝堂如今還不是自己說了算,看誰敢不聽話,等會兒要是有什麼不順自己心意的事兒,定要好好收拾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待他大咧咧地落座後,朝會便正式開始了。
劉辯坐在龍椅之上,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對董卓的厭惡與憤怒,待大臣們參拜完畢,他緩緩開口道:“諸位愛卿,朕今日有一事,思慮良久,覺得關乎我大漢江山之興衰,需與諸位共同商議。”說著,他有意停頓了一下,目光緩緩掃過朝堂眾人,觀察著大家的反應。此刻他的心裡有些緊張,畢竟這是關乎漢室命運的重要一步,不知道大臣們會作何反應,更不知道董卓會怎樣阻攔,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往下說。
大臣們聽聞此言,皆豎起耳朵,心中猜測著劉辯要說何事,朝堂上一時安靜得只能聽見眾人那略顯緊張的呼吸聲。
劉辯接著說道:“自前朝起,黨錮之禍致使諸多賢臣良士蒙冤受屈,有才而不得施展,他們或被罷官免職,或被流放他鄉,大好的年華、滿腔的抱負,皆因這無端之禍而付諸東流。朕每每念及於此,痛心疾首啊。想那李膺大人,以剛正不阿之態,嚴懲奸佞,肅清吏治,本是我大漢朝堂之幸,卻被奸人構陷,扣上黨人之帽,不僅自身仕途盡毀,還連累眾多志同道合之士一同遭殃。那陳蕃大人,為匡扶漢室,不顧自身安危,多次直言進諫,力抗權貴,其忠義之舉,可昭日月,可最終也沒能逃過黨錮的迫害,含冤而死。還有那範滂大人,一生心繫百姓,所到之處,皆為百姓排憂解難,深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