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史記穰侯列傳 (第3/4頁)
多座城邑。昭王十九年,秦國稱西帝,齊國稱東帝。一個多月後,呂禮來到秦國,隨後齊、秦兩國各自又取消帝號,仍舊稱王。魏冉再次出任秦國丞相,六年後被免職。免職兩年後,又一次出任秦國丞相。四年後,他派白起攻佔了楚國的郢都,秦國設定了南郡。於是封白起為武安君。白起,是由穰侯舉薦任用的,兩人關係很好。當時,穰侯的財富,比王室還要多。
昭王三十二年,穰侯擔任相國,領兵攻打魏國,趕走了芒卯,進入北宅,接著包圍了大梁。魏國的大夫須賈勸說穰侯道:“我聽說魏國的高官對魏王說:‘從前梁惠王攻打趙國,戰勝了三梁,攻克了邯鄲;趙國沒有割讓土地,邯鄲最終還是歸還了趙國。齊國人攻打衛國,攻克了衛國的舊都,殺死了子良;衛國沒有割讓土地,舊地最終還是收復了。衛國、趙國之所以能使國家保全、軍隊強勁而土地不被諸侯兼併,是因為它們能夠忍受艱難而看重割讓土地這件事。宋國、中山國多次被攻伐而割讓土地,國家隨後也就滅亡了。我認為衛國、趙國的做法值得效法,宋國、中山國的下場則應當引以為戒。秦國,是個貪婪暴虐的國家,沒有親情可言。它蠶食魏國,又侵吞了晉國的土地,戰勝暴鳶後,魏國割讓了八縣,土地還沒完全交割,秦國軍隊又出動了。秦國哪裡有滿足的時候呢!現在它又趕走了芒卯,進入北宅,這並不是真的敢進攻大梁,而是要威逼大王以便索取更多的土地。大王一定不要聽從它。現在大王背棄楚國、趙國而與秦國講和,楚國、趙國惱怒之下拋棄大王,和大王爭著去討好秦國,秦國必然會接納它們。秦國裹挾著楚國、趙國的軍隊再來攻打大梁,那麼魏國想要不亡國是不可能的了。希望大王一定不要講和。大王如果想要講和,少割讓些土地並且要有秦國的人質;不然的話,必然會被欺騙。’這是我在魏國聽到的情況,希望您能依據這些來考慮事情。《周書》上說‘天命不是固定不變的’,這是說幸運不會多次降臨。戰勝暴鳶後,魏國割讓八縣,這不是因為秦軍戰鬥力強,也不是謀略高明,靠的大多是上天賜予的幸運罷了。現在又趕走芒卯,進入北宅,來攻打大梁,把上天賜予的幸運當作常態。聰明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我聽說魏國召集了全國上百個縣中所有能作戰的精銳士卒來守衛大梁,我認為數量不會少於三十萬。用三十萬人守衛大梁這樣七仞高的城牆,我認為就是商湯、周武王復生,也不容易攻克。輕易地背離楚國、趙國的軍隊,去攀登七仞高的城牆,與三十萬的軍隊作戰,還想著一定要攻克它,我認為從開天闢地一直到現在,都不曾有過這樣的事。攻打卻不能攻克,秦軍必然疲憊不堪,陶邑也必然會丟失,那樣以前的功勞就都白費了。現在魏國正處於猶疑之中,可以趁此機會讓它少割讓些土地來收服它。希望您趁楚國、趙國的軍隊還沒趕到大梁,趕快用少割讓土地的辦法收服魏國。魏國正處於猶疑之時,覺得少割讓土地是有利的,必然會願意,這樣您就能夠得到您想要的了。楚國、趙國惱怒魏國比它們先與秦國講和,必然爭著來討好秦國,合縱聯盟就會因此瓦解,然後您再慢慢選擇有利的策略。況且您想得到土地難道一定要依靠武力嗎!割取了晉國土地,秦軍不用進攻,魏國必然會獻出絳和安邑。又為陶邑開闢兩條通道,幾乎盡佔原來宋國的土地,衛國必然會獻出單父。秦軍可以完好無損,而您又能控制局勢,有什麼要求不能實現,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希望您仔細考慮這件事而不要冒險行事。”穰侯說:“好。”於是解除了對大梁的包圍。
第二年,魏國背棄秦國,與齊國合縱相親。秦國派穰侯攻打魏國,斬殺魏軍四萬人,趕跑了魏將暴鳶,奪取了魏國的三個縣。穰侯的封地又增加了。
又過了一年,穰侯和白起、客卿胡陽再次攻打趙、韓、魏三國,在華陽城下打敗了芒卯,斬殺敵軍十萬人,奪取了魏國的卷、蔡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