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節 (第2/4頁)
秋左氏經傳集解》進行解釋,形成的便是《春秋左傳正義》,這種解釋“注”的文體名為疏,正義便是疏的一種。
方運頗有些羨慕地看著《春秋左傳正義》,一旦有資格寫“疏”,那就是觸控了聖道,若是能直接對眾聖經典進行寫傳、注或解,那就是大儒的最高境界,文宗。
一旦立下自己的聖道,寫出“經”或“典”,那就會立地成聖。
若寫不出“經”或“典”,終其一生也不能封聖。
《左傳》雖然是對《春秋》的補充和註解,但同時也是“經”。
方運之前不小心說了朱熹的名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話其實就是註解《論語》中的語句,而朱熹對《論語》的理解極深,所以才會形成聖道之音,最後形成魚躍龍門的異象。
到了大儒的境界,若戰詩詞強更好,戰詩詞不強,只要誦讀自己對眾聖經典的註解,展現聖道力量,就足以與同層次的妖蠻抗衡。
不過,眾聖經典也好,聖道力量也好,都“強”有餘而“厲”不足,哪怕是兵家的兵法都是“謀”為上而“殺”其次,所以人族需要戰詩詞來彌補聖道在這方面的缺陷。
隨後,方運開始認真讀《春秋左傳正義》,然後配合教學指南,畫出重點部分,再稍加分析,就可以發現姜河川精通的聖道部分,而方運立刻放棄那些不重要的部分,反覆體味重要的部分。
這個時候,方運已經不再為了考試而讀書,而是為了聖道,為了自己腳下的基石更多、更牢。
第463章 奇異天樹
聖道艱深,方運在讀到簡單部分的時候看一眼即可讀懂,但在讀到特別晦澀的地方,要反反覆覆閱讀,甚至哪怕明知道大概意思,卻總也觸控不到其中的真意。
越是艱難晦澀,越是說明此中有聖道。
進士試中也考“經義”,但是和秀才試與舉人試中的考法不同。
進士試的經義題目極多,只需要挑選其一便可,而且題目不像秀才試或舉人試那般偏,更加堂正,更加常見。
進士試之前的經義考試,考的是理解和見識,而進士試中的經義,已經有向聖道靠攏的趨勢,所以不偏不奇,只考校對聖道的理解,哪怕不懂聖道,也必須要知道聖道的方向。
知道自己聖道的方向。
進士知道,翰林求道,大學士聞道,大儒行道,半聖立道。
透過會試便是進士,但不是每一個進士有資格參與殿試,只有經義達到乙中或更高的進士,才有資格參與殿試,成為一縣的代知縣,利用近一年的時間來實踐自己的所學,從更多人中脫穎而出。
粗學完舉人班今年的教材,方運小睡半刻鐘然後起身吃午飯。
午飯結束後,方運坐在書房思考。
十國大比,登龍臺,進士試,進士春獵,殿試……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會陸續開始,而且還有一次進入天樹的機會。
“十國大比是文比,登龍臺算是武爭,但天樹則不同。天樹並非是固定的戰場,進入後可得一顆種子,種子會在文宮中生根發芽然後成長,成為天樹幼苗。天樹幼苗需要各種特殊的‘肥料’成長,成長到一定程度,會結出果實,可從中得到好處。”
“但是,若肥料太差或無法提供,則天樹幼苗會離開,重歸天樹。天樹幼苗的所需肥料並非是純粹的物質,還有各種奇怪的精神力量,甚至涉及了聖道。天樹幼苗每成一葉,在天樹中可上一層。”
“天樹到底是什麼,至今無人知曉,連不小心種下天樹的妖聖都猜測可能是太古遺物。而且一開始妖族眾聖沒有把天樹放在心裡,等後來壓制過一次天樹無功而返,天樹又能給各族帶來好處,妖族眾聖也只能任期發展。”
“孔聖說過,天樹有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