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5節 (第3/3頁)
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此乃《中庸》總綱。這三句諸賢解讀各有不同,但因人而異,只要不走歧路,縱然有萬般註疏也不無道理。”
“以我之見,這三句簡單點來說很簡單,不過是在說,天所賜予人的,是本性,而遵循本性去做的事,都是自然的道,但實際上,不是每個人都能遵循本性去做事,很可能會誤入歧途,所以,用正確的方式去行道,進而讓他人學習,這便是教化。”
“那麼,誰能修道之謂教呢?沒錯,是眾聖,是孔老夫子。那麼,這句話我們如果倒著去思索,就會變成,我們要接受眾聖正確的行道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明白什麼是行道。明白什麼是行道之後,我們要去照著做,也就能達到遵循本性去行事。我們既然知道並做到了,便能真切體會到什麼是本性。”
“知道什麼是本性之後呢?”
張厚陸自問自答道:“那我們便知道了何為天所命之,也就是知道了什麼是天命,知道了什麼是天。這便是四境大儒晉升五境鍛天命的基本道理。到了大儒五境,便是要拋棄自我,專學天命。只有掌握自身的天命之後,才有封聖的基礎。可惜鍛天命需要的時間太久,那東西就算鍛出來,不能徹底悟透,也無法使用,只能擺在那裡用以增幅力量而已。文豪,便是把天命領悟到極致之人,相當於半隻腳踏進聖道。”
“都說大儒是觸控聖道邊緣之人,那文豪,便是一根指頭實實在在碰到的聖道。當然,只是碰到,無法獲取聖道力量。”
最後,張厚陸一拍虎皮,得意洋洋道:“你們聽明白了嗎?我之所以遲遲不晉升大儒,就是為了夯實基礎。大學士大學士,修的就是《大學》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到了大儒,就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前後相連,並不難,都是修《大學》。可是,到了大學士四境,晉升五境要修文宗,就不再修《大學》,要修的便是《中庸》。所以,不悟中庸,我便不成大儒。”
一些讀書人頗感無奈,這張厚陸什麼都好,就是有時候天馬行空,甚至有些異想天開,其實大學士和《大學》的名字本來沒有什麼關係,他硬給扯上關係,可後面說的又頗有些道理。
“我知道你們不服氣,從一開始有人聽課的時候,我就說,誰有不同意見就說。我這是在為晉升大儒做最後的準備,容不得半點差錯,你們若真能挑出我的差錯,你們便是我張厚陸的一句之師。”
“我現在啊,便是學先賢周遊天下,磨礪自己。可惜方虛聖閉關,不然我會一直留在景國。不過這都不要緊,我現在便能做到‘修道之謂教’,你們跟我學習,必然能尋找到正確之道。”
張厚陸笑完,收斂笑容,眾人跟著收斂心思,都知道張厚陸結束笑談,開始繼續講課。
“你錯了。”
一個站在門外靜靜聆聽的青年人突然開口。
張厚陸張著嘴,呆呆地看著那個其貌不揚的普通青年人。
其餘人也轉頭看去,那人似乎只是個童生,昨天從外地到這裡,第一次來聽張厚陸授課,聽口音也不像是武國人,各國名人的畫像很多,也沒有這個人。
張厚陸正色道:“敢問在下錯在何處。”
只聽一句,眾人肅然起敬,堂堂大學士在一個童生青年人面前用謙稱,僅僅這份胸懷就堪比大儒,同時,他們卻有些懷疑那青年人,甚至想看那青年人出醜。
青年人道:“天以何命?”
眾人一愣,天命之謂性,天命不是天的命令,而是天所命,即天所賦予賜予人的叫本性。
這句話,其實只有天、人和性三點,不涉及其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