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9章 創新之始 (第1/3頁)

加入書籤

第 139 章 創新之始

戴浩文因學子們的出色表現聲名遠揚,不少人慕名而來,向他請教學問之道。而戴浩文也時常走出學塾,去感受世間永珍,以獲取更多的教學靈感。

這一日,戴浩文來到京城。京城的繁華讓他目不暇接,但同時,他也注意到了一些問題。

街道上,人們或是騎馬,或是乘坐馬車出行。騎馬者雖能快速馳騁,但馬匹易受驚,且並非人人都精於騎術;而馬車雖相對平穩,但其速度和效率卻不盡人意,尤其在路途遙遠時,更是顯得遲緩。

戴浩文心中不禁思索:“若是能有一種既便捷又高效,且易於操作的交通工具,那該多好。”

突然,一個念頭在他腦海中閃過——前世記憶中的腳踏車。

回到住處,戴浩文便開始著手設計腳踏車的藍圖。然而,在這個時代,鋼鐵稀缺且昂貴,無法大規模用於製造腳踏車。

“但辦法總比困難多。”戴浩文心想。他決定先用木頭來試驗製造一臺腳踏車。

戴浩文深知,要製造出能穩定行駛的腳踏車,必須運用物理知識。首先是力學原理,他需要考慮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摩擦力過小會導致打滑,過大則會增加騎行的阻力。而車輪的形狀和大小也至關重要,圓形的車輪能夠減少滾動摩擦力,使騎行更加順暢。

在車架的設計上,他運用了槓桿原理。透過調整車架的長度和角度,使得騎行者在用力踩踏時能夠更有效地將力量傳遞到車輪上,從而提高騎行效率。

同時,戴浩文還考慮到了重心的問題。如果重心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腳踏車的穩定性和操控性。他精心計算和調整車架、車輪以及座椅的位置,以確保整個結構的重心處於合理的範圍內。

為了減輕腳踏車的重量,戴浩文選用了質地堅硬而輕便的木材。在加工木材時,他充分利用了木工技巧,將木頭削成合適的形狀和尺寸。

經過數日的努力,一臺木製的腳踏車雛形終於出現在他面前。但戴浩文知道,這只是第一步,還需要進行多次的試驗和改進。

他首先在平坦的地面上進行了試騎。剛開始,腳踏車搖搖晃晃,幾乎要摔倒。戴浩文仔細觀察,發現是車輪的轉動不夠靈活,與車架的連線部分存在摩擦。

他對車輪進行了調整,增加了潤滑,減少了摩擦力。再次試騎時,情況有所改善,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由於木材的彈性,車架在受力時會發生輕微的變形,影響了騎行的穩定性。

戴浩文並沒有氣餒,他再次回到圖紙前,重新思考車架的結構。他決定增加一些支撐和加固的部件,以增強車架的強度。

在不斷的試驗和改進中,戴浩文逐漸掌握了木製腳踏車的最佳設計引數。他發現,適當增加車輪的直徑可以提高速度,而調整座椅的高度和角度能夠讓騎行更加舒適。

經過數週的努力,一臺效能相對穩定的木製腳踏車終於大功告成。戴浩文騎著它在京城的街道上穿梭,引起了不少人的圍觀。

人們對這個新奇的玩意兒充滿了好奇和疑惑。

“這是何物?竟能如此快速地行駛,且無需馬匹!”一位路人驚訝地問道。

戴浩文笑著解釋道:“此乃腳踏車,依靠人力驅動,比馬車更為便捷高效。”

有人質疑道:“這木頭製成的東西,能經得起長久使用嗎?”

戴浩文耐心地回答:“這只是初步的試驗品,若能找到更合適的材料,如鋼鐵,其效能將會大大提升。”

在展示腳踏車的過程中,戴浩文也不忘向人們講解其中蘊含的物理知識。

“大家看,車輪的滾動是利用了滾動摩擦力小於滑動摩擦力的原理,所以騎行起來更加輕鬆。而車架的設計則是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