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4章 關中小太尉 (第3/5頁)

加入書籤

為你去過。有什麼大驚小怪的,看你一驚一乍的,真是少見多怪。”姚平仲道:“聽一個老道士說過,他告訴我,天下有四處神仙境界,其一終南山,其二武當山,其三青城山,其四龍虎山。我很喜歡成都府,小時候聽京兆府長安城許多說書人講三國故事。說書人說,諸葛亮在成都治蜀很了不起,還有大唐李太白的《蜀道難》,還有杜工部的草堂。我很崇拜諸葛亮,我以後很想去成都府。”阿長聽了這話,不覺熱淚盈眶,喃喃道:“姚平仲小弟,你快別說了,我聽你這樣說,我都想家了。”

种師道嘆道:“阿長是成都府人,難怪如此。”尹氏道:“扁頭是東京人氏。”種溪道:“祖上在洛陽,可我種家軍子弟皆為關中人。”種浩道:“都是大宋子民,何必分得那麼清,豈不生分了?”此言一出,眾人點了點頭,深以為然。費無極問道:“溪弟,你如何與姚平仲小兄弟成為了好友?”種溪挑了挑眉毛,樂道:“我的朋友很多,姚平仲只不過是其中之一,你問他好了。”隨即不輕不重地拍了一下姚平仲的手背。姚平仲道:“我很喜歡蹴鞠,與種溪是小時候的玩伴。”“原來如此,俺看你們皆是小屁孩,果然如此。”扁頭動了動嘴唇,樂道。阿長撇了撇嘴,瞪了一眼扁頭,失笑道:“你也差不多,一臉孩子氣。實乃吃貨一枚,還有臉說別人,真不害臊。”

張明遠道:“雖說要做男子漢大丈夫,可孩子氣也必不可少。一個男人總要從小男孩成長為男子漢。”費無極道:“這倒讓我想起了司馬光,他小時候砸缸,長大成人便成為我大宋的一代名臣。豈不是由小男孩變成男子漢了。”种師道笑道:“這故事,老夫給浩兒和溪兒講得多了,他們早已滾瓜爛熟。”種浩、種溪點了點頭。尹氏道:“我可知道,有些人小時候聰明,長大成人也聰明,比如司馬光。可也不盡然,王安石不是有篇文章叫做《傷仲永》麼?”種溪道:“娘,我知道這個故事,還倒背如流,眼下我順背一番。”隨即朗誦開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扁頭道:“這故事不錯,俺覺得,有句話恰如其縫。”阿長心知肚明,不等扁頭,便搶先脫口而出,道:“叫做‘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扁頭氣呼呼的,翻個白眼。阿長卻不睬,依然我行我素,得意洋洋的晃著腦袋。扁頭愈加氣惱輕輕的哼了一聲。種浩見他二人如此,樂個不住,伸手笑道:“此乃《世說新語》裡的故事,我昨日還看過,正是太也巧了,看了什麼,眼下便說到什麼。可見這讀書大有用處,書到用時方恨少啊!”種溪道:“哥哥別東拉西扯了,阿長哥哥在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你廢話連篇做什麼。我知道,阿長哥哥說的是孔融讓梨的故事。”

姚平仲笑道:“一派胡言,種溪你真會開玩笑。你還說你哥哥廢話連篇,你這又算什麼。莫非是張冠李戴,胡謅八扯?”種溪指著姚平仲,笑道:“交友不慎,如之奈何?做兄弟要兩肋插刀,你小子倒好,幫著我哥哥說話,氣煞我也。”便朝姚平仲的胳膊捏了一下。姚平仲呲牙咧嘴,假裝痛苦萬分,又笑了笑。

二人自小如此,在一起玩耍到大,當年一同光著屁股跳到渭水裡玩耍,故而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种師道夫婦早已見怪不怪了。種浩也習以為常,自不必說。

張明遠道:“聽說孔融可是孔夫子的後人。”費無極道:“種溪眼下可厲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