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97章 皇帝,怎麼當(下) (第3/4頁)

加入書籤

能夠超越部堂利益、文武利益、地區利益等各種利益關係的改革協調機構、律法執行架構,改革才能衝破所有壓力和阻力。

本公與諸位共勉!”

朝臣齊齊躬身,“攝政英明,我等刀山火海,誓死追隨。”

…………

關於本章內容,您理解、意會就可以了,天下從來沒有完善的制度,說太白我就倒黴了。人類生活在一個永恆的實踐活動中,沒有哪高哪低,只有動態的適應,實踐活動的任何吵鬧、混亂都是暫時的。

好久沒有‘注’過了,有個注我前天(2024.05.24)改到了41章,被幾個讀者提醒注早了,想了想的確是這樣,浮躁的人也不關心這個,關鍵是追書的讀者沒看到,還是放到後面吧。

明朝‘以文御武’的形成過程(很多人都知道,但不太清楚形成過程,誤會一開始就是,或者是土木堡之後的國策,其實都不對,形成‘國策’時間遠比大夥想象的遲)

捋一捋真正的國策形成過程,您也許能明白很多‘國策’滯後的先天屬性。

問:朱明的以文御武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咋就成國策了

答:1老朱當時是文武制衡,大都督府與六部制衡,都察院來監督,但後來老朱小心眼犯了,搞了個錦衣衛,這就把監察權弄到皇權這邊。

(有沒有人聽說過明朝初期的毛驢御史?那時候的官場非常清明,御史騎毛驢巡視天下,加上老朱對貪官的仇恨,毛驢御史的‘巡迴功績’在如今專業人員眼裡非常具有史料價值)

2朱小四上位後,搞了個內閣,讓文官抱團了,下來仁宣過度。

為什麼說土木堡是一個分界線,深層原因是三十萬明軍主將是皇帝,副將是勳貴,文官被排除核心武權之外。

英宗把帶兵的勳貴都搞死了,張輔當時就死於土木堡,土木堡之後,全國的兵權到了兵部手裡。

3注意,是兵部,是被排擠在武權外的兵部(那時候兵部實際履職就是個後勤部門),兵部尚書于謙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援,理論上大夥不是支援他,是支援‘兵部尚書’。

這麼說是不是容易理解?于謙以兵部尚書領天下兵權,勳貴、將領、武卒全部俯首聽令,實現了完整的、絕對的、短暫的以文御武。

4再注意,這是短期現象,只是一個‘先例’,英宗復辟之後,勳貴奪回了五軍都督府,但是呢,封建社會,對以文御武影響的根源始終還是皇帝,是皇帝在放棄武權,因為他不“親征”了,皇帝不作戰,勳貴就做不了副將,讓勳貴去做主將,巡撫總督就全變成了副職(因為勳貴超品),這是文官難以接受的現象,大夥一起避免出現難堪。。

5接下來磨磨蹭蹭,到武宗朱厚照,哇靠,這是一個牛的,勳貴突然插上了翅膀,武權突然翻身了。。咳。。所以他嘎了。。又是一個短暫的混亂。。

6世宗朝,就是嘉靖皇帝,嘉靖中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文武非常‘和諧’,因為國難當前,南倭北虜十幾年,文官在抗倭,勳貴在驅韃,大家都是功臣,核心勳貴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將領(被文官的史書刻意忽略了),這期間大夥共享武權,公侯很多都在九邊外鎮。

如成國公朱希忠、定國公徐文壁、鎮遠侯顧寰,都是當世名將,他們領的兵遠遠比戚繼光俞大遒多(就是那重建的巔峰期京營,那時候三十萬京營,其中超過十五萬常備騎軍,想想都養不起)。

7嘉靖皇帝之前,以文御武,或者文武制衡,都是動態出現的,誰強誰就牛。

土木堡之前大夥涇渭分明,之後也就武宗朝蹦躂了一下,其他時間,說實話,文官佔據上風,以至於形成了一種輿論假象。。。

請您再次注意,這個‘上風’,不是御服、降服,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