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作家思月萌發題材能量後的滴水穿石 (第3/3頁)
是沒找到原因,由於自己熱愛自己的事業,工作忙得又躲不開身,說的確切一點是放棄了尋找原因的線索。直到有一天夏華突然出走了,一走就是四年杳無音訊,這四年當中,他是怎麼樣過得,過得好不好?受苦沒有?直到有一天,夏華又奇蹟般地出現在他的面前,這時他發現自己的兒子完全變了另外一個人,變得知道關心理解支援父親了,並知道夏華已經長大了,已經取得了大專文憑,有了理想的工作,總之,自己的兒子突然一切都變好了,這是完全出乎自己的意料,對兒子的突然轉變,做父親的意識到,這幾年中,兒子一定是受了不少苦,越是這樣想,越是覺得對不住兒子,欠兒子很多。但這一切的自責與內疚時刻都攪著做父親的心,所以,當兒子伸手向父親要求支援工作的時候,父親索性答應了兒子的請求,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份付出一份收穫,在改革開放的經濟浪潮中,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且竟是那麼一帆風順,真可謂年青有為,可是現在……怎麼會這樣呢,我的兒子,怎麼會落到這般地步呢?我不明白!我真的不明白!……夏華父親雙手抱著凌亂的頭髮,在凝思、回憶尋找答案,恩月聽著他的講述,進行自己的思考辯解,做為一位父親在妻子病重的時候怎麼可以只關心妻子的病情、自己的工作,而不顧忌兒子的生長情況呢?儘管有奶奶照顧,照顧得好好的,但這畢竟和做為父母的愛有所不同,在兒子的心中有一個不可觸控的傷疤,當一碰到這份痛處兒子就會有感應,這是做父母的過錯!這是做父親的職責,當兒子出現問題時,做父親的已經發現這情況,怎麼能不追究原因,無緣放棄了這種發現呢,怎能這樣呢,怎能這樣對兒子不負責呢。思月又找到夏華的女友高坤,他的舅舅國君以及他的學校,還有他出走後在泰安生活的幾年中交得朋友振恆、孫玉玲交談,尋找答案,從他們的交談同似乎突出一點是他的個性、脾氣,以及事業心所致。夏華由於家庭、學校、社會三種環境的不同程度接觸,遭受不同程度的挫折和不幸,使夏華養成了倔強、孤僻、獨立的脾氣,在夏華眼裡,我能不比別人差,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這或許是問題的源頭,但又不完全。
人的痛苦和遭遇就這樣一樁又一樁地出現在眼前。彷彿這個世界除了痛苦就沒有別的了。但這不過因為你碰了這個題材的緣故,正像在公安局的工作人員和思月談的這叫做“生活的幕後”。到處都是生活,到處都有幸福,但是這個題材卻把你帶到這個“幕後”。於是,別人的痛苦和憂慮就變成了你自己的了。如果你不把這些複雜的生活現象搞個水落石出,你是不會平靜和安生的。
這種事往往發生的很突然,發生在本來好像太平無事,晴空萬里的時候。
那麼原因在哪裡呢?如果說不是貧窮,那又是什麼呢?也許在於夏華父親那兒時的疏忽、粗心大意,放棄追求根源的機會,也許學校裡同學老師們的不理解,或者是某種舊時的黑暗生活,或者是 揭曉的什麼?或者是動機和目的的卑鄙,戰勝人性的動物因素?或許是這一切的總和,這一切的結合由這一切構成線團。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