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計劃與市場”經濟各佔一半麼? (第3/8頁)

加入書籤

。而9月房屋銷售低於預期,傳統的需求側寬鬆措施(放寬抵押貸款政策和購房限制)難以解決收入和房價預期疲軟和對房屋交付擔憂等問題。

不止步於房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餘永定近日接受採訪時建議,政府公佈一個大規模、綜合性的一攬子刺激計劃,向市場釋放一種強烈訊號,增強信心、鼓舞士氣。“今年來不及幹就明年接著幹。行動上不能操之過急,但政策訊號的釋放不能拖延。”

餘永定認為,從目前的情況看,要實現5%的經濟增速難度相當大。目前“準通縮”的情況下,貨幣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下一步,必須顯著加大財政的擴張力度。根據年初的測算,如果2024年消費增速為5%(同計劃的Gdp增速同步)、房地產和製造業投資增速與2023年相同(-9.6%和6.5%),要實現5%的Gdp增速目標,基建投資增速應該達到雙位數、規模要達到約20萬億元以上。

劉世錦則建議,透過一攬子刺激加改革的經濟振興方案,帶動經濟迴歸擴張性增長軌道。與2008年不同,重點補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以人力資本投資為重點。建議微觀層面重點帶動消費,同時在一定幅度上帶動房地產、基建、服務業等投資,實質擴大內需。

劉世錦認為,宏觀經濟總需求不足是一個基本事實,這一點幾乎沒有爭議。在總需求明顯不足的情況下采取刺激政策,也是一個常識。但要把總需求不足帶來的問題與總需求不足的起因區別開來,尤其是要理清楚什麼因素導致了總需求不足。否則,即便採取刺激政策也可能難以見效,甚至不是解決而是加劇問題,更會貽誤有利時機。

劉世錦所指的10萬億刺激規模有兩大突破方向。一是大力度提升以進城農民工為主的新市民在保障性住房、教育、醫療、社保、養老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短期重點是由政府收購滯銷的住房,轉為保障性住房,向新市民提供。住房改善帶動裝修、傢俱、家電等消費,家庭團聚帶動教育醫療養老等需求,完善社保可以降低後顧之憂。

二是加快都市圈範圍內中小城鎮建設,帶動中國的第二輪城市化浪潮。他指出,從國際經驗看,城市群、都市圈範圍內的核心城市通常占城市人口的30%左右。核心城市之外的中小城鎮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可容納60%以上的城市人口;同時也適合製造業和中低端服務業的集聚。在這個範圍,房地產、基建等還有一定發展空間。

但是,亦有不少經濟學家對大規模的經濟刺激、尤其是基建投資的繼續擴張保持警惕。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指出,中國經濟不需要強刺激、好比一個虛弱的病人身體很虛的時候吃很多補藥,反而發揮不了作用,更容易引起新的問題。

李稻葵認為,中國的經濟基建已經相當完善,繼續投基建會帶來更大的問題。地方政府的社會服務水平當然需要提高,但如果突然猛地花大量錢財去提升社會福利和社會公共服務,後續財力可能跟不上,埋下長期隱患。中國經濟當下的問題是流轉不通、堵點不通,實體經濟現金流極其短缺,另一方面銀行資金大量囤積。發行長期國債才是解決之道。金融機構購買長期國債,中央政府拿長期國債置換地方債,才能打通迴圈。

李稻葵認為,基建週期疊加房地產週期導致經濟偏冷。持續近二十年的基建,導致短債還期的壓力上升,城市化和房地產建設的高漲了告一段落了。建議國家發債、銀行拿錢買中央長期債,對沖週期影響,讓地方政府恢復應有的經濟活力。

提振信心,扭轉收入分配格局

經濟學者們表示,刺激計劃主要是“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接下來預測,中國還需要 “一攬子改革,根本性地重塑經濟,釋放消費增長潛力”。亟待改革完善收入分配,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