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計劃與市場”經濟各佔一半麼? (第8/8頁)

加入書籤

答案是:美國Gdp結構佔比裡,有一項叫做“服務性消費支出”,這一項,美國大概是5萬億美元,而中國只有可憐的小几千億美元。(詳細資料記不清了,但大概是這個意思)

回到國內,毫無疑問,過去100年我們是從一窮二白走過來的,大家都習慣了省吃儉用吃苦耐勞(中國人骨子裡也有這個),市場還沒有形成願意為高溢價服務進行支付消費的習慣。

但是的確,長期來看,服務業才是更有機會能讓人用更短勞動時間創造更多溢價收入的領域。

並且,服務業裡面,你的休閒放鬆時間,就是別人的收入。

因此,長期來看,也許我們的“結構性改革”,也有“國計”、“民生”兩部分。

國計的部分,核心就是突破卡脖子,以及一些核心產業鏈升級+新一輪出海了。

而回到民生,也許接下來的改革的其中一個導向,是需要在需求側讓大家有更多休閒時間,能開始學會放鬆一點,精神文化生活也更豐富一點。這樣,或許更能催化出更多多元性的消費需求,也能增加“民生”層面的幸福感。

否則,長期一直卷下去,有關生育率、結婚率等問題的降低,還是很難有解。

畢竟,中國人,整體還是不太懂得休息,也不太會玩的。

所以,如果經濟結構不對,或者經濟流向不對,那麼大量印錢不但不能帶來經濟的良性迴圈,還會引起高通貨膨脹。在我國現有經濟結構下,如果現在中央直接大量印錢、增加投入經濟的“第一桶金”,就能帶來經濟增長和所有人的收入提升嗎?

但當下的總攻和集結號,也許可以解決短期內先把大盤穩住的問題。

至於長期,還有很多工作和考驗要做的。

這樣來看的話,今年的三種全會,其實是定了一個比較清晰的未來規劃的。(我昨天還專門把三中全會的決定又翻出來看了一遍,有興趣的同學也建議可以回去再看一遍)而今年q4,在打響了“總攻”的第一槍之後,又很關鍵了。

非常樂觀的情況下,可能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開始各種加速落地,高層和政府的工作,其實不輕鬆。

20屆三中全會的成果能落實得如何,能不能一舉在“信心”層面扭轉基本態勢,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開跑這幾槍了。

以上,一些不見得成熟的思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