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別讓愛你的人眼裡容不得你,窮是罪過嗎? (第5/6頁)

加入書籤

少部分掌握資源的富有人群+大部分不佔據任何生產資料的普通人構成。

因此,所謂經濟環境的好壞,其實影響的只是大部分普通人,他們往往都是上班族,靠著工資生存,如果經濟處於下行週期,他們所在行業消費市場萎靡,自然公司就有可能迎來裁員和降薪,繼而影響他們正常的生活。

而對於已經擁有很多資源的富有人群來說,他們是行業的參與者,就算整個行業暫時迎來萎縮,但市場的需求還在,無非就是維持現有規模,等待經濟環境重新恢復活力而已。

打個簡單的比方,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如果糟糕的大環境導致了家中頂樑柱的失業,那麼整個家庭就完全斷了收入,但生活還在繼續,處處都需要支出,你別看一個月可能幾千塊工資,但這份工資就是一個家庭正常運轉的根基。

對於不缺錢,名下有公司或者有賺錢產業的人來說,一個月就算業務收入減少50%,也完全不會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

所以人一輩子的奮鬥目標,其實無非就是擺脫打工,花大量的時間去打造一份自己的事業,讓自己成為那一小撥不懼經濟形勢變化的富有者。

這個過程也許很漫長,也可能會經歷多次失敗,但這就是客觀的市場規律,創業本身就是一件低成功率的事情,如果誰都能隨隨便便收穫成功,那這個世界就沒有窮人了。

如果說有什麼公式是必然可以通向財富自由的話,那麼我想,接受複雜、接受追求目標過程中可能受到的傷害、保持耐心,就是一條成功率比較高的有效路徑。

人活一世,人生漫長,留給我們折騰的時間遠遠足夠,只要自己是一個皮實耐造的人,就不懼山高路遠、亦無懼道阻且長。

鐮刀正在瘋狂地收割底層

焦慮,是一切消費的開端。

多少人下班後悠閒地躺在沙發上刷短影片,原本只是想放鬆一下,結果演算法瞅準了你這個人的弱點,瘋狂給你推送各種產品的相關廣告,從主打抗衰的臉部精華水、到家中老人的保險套餐、再到小孩的學前教育培訓課……總之,打的就是你的焦慮和痛點。

只要你情緒產生波動,就需要得到安撫,只有少數人能保持內心平靜的狀態,擁有自我恢復的稀缺調節能力,大部分人都只會下意識地向外求,其中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消費,透過消費來安撫自己焦慮不安的心。

就好比女生喜歡網上購物,很多時候不是東西非買不可,而是單純享受消費的過程,似乎只要購入心儀的商品,就可以彌補自身內心的缺失。

資本正是看中了大眾的浮躁心態,所以不遺餘力地瘋狂砸錢推廣,利用演算法的強大匹配機制,把產品推給內心匱乏的消費者,從而達成交易。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這個社會有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越窮的人,反而越沉迷於買買買,而真正手握大量資產的富人,他們在消費層面的興趣並不大。

其實這種現象也很好理解,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這是世界上大部分人的一生,其實無非就是在追求前三個低層次需求,這三點透過外部條件就可以滿足;

而後兩個屬於高層次需求,只有透過內部因素才能滿足,且需求是無止境的。

能夠有慾望去追求高層次需求的人,在人群中往往只佔少數,他們內心清晰地知道,相比透過外界物質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實現自我價值這件事會帶來更持久且平靜的快樂。

底層的處境,就是“楚門的世界”

一個沒有思考能力的人,往往從網際網路上繼承價值觀。

沒錯,而且是“集百家所長”,今天信這套,明天信那套,總之,什麼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