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2章 貨幣! (第4/5頁)

加入書籤

?”

徐弘基眸光閃爍,狡黠如狐,續道:“違令者,三成家資,盡歸我手。”

柳祚昌憂慮:“朝堂之上,彈劾之風,君不懼乎?”

徐弘基擺手,自信滿滿:“吾取三成,餘皆歸陛下。吾能獻銀於君,彼輩除奏章外,何物可獻?”

柳祚昌點頭,眼中光芒閃爍,思緒萬千。

“至於聯絡百官,共襄銀幣之舉,其因有二。”

徐弘基起身,緩緩道來,“一者,彰顯南直隸恭順之心,以避查稅之禍。南直隸欠稅累累,陛下新登大寶,正需此等忠誠以掩瑕疵。”

“二者,乃吾輩共謀之利。朝中諸公,亦厭彼等久矣。銀幣稀缺,吾等若能聯手壟斷,待其成必需品,則無論遵旨與否,皆需仰吾鼻息。彼時,火耗之利,豈止三成?”

柳祚昌聞言,大拇指一翹,讚道:“妙哉!此計之高,令人歎為觀止。”

言罷,他又心生一計:“更兼抄家所得,西夷商貿之門,亦將為我等所開,豈非一舉兩得?”

徐弘基大笑:“正是此理!”

\"來,以茶代酒,共飲此杯,隨著清脆的茶盞輕擊聲,一場微妙交易悄然畫上句點。

南直隸的這番幕後風雲,於朱由校而言,自是雲裡霧裡,渾然不覺。

他心中所惑,唯餘一句:\"莫非南直隸真乃貧銀之地?\"

待眾人閱覽完聯名上書,朱由校目光轉向戶部侍郎袁世振,語氣中帶著幾分探尋:\"袁卿,你久居兩淮,對應天府的風土人情定有獨到見解,不妨為朕細說兩淮與應天之現狀。\"

袁世振聞言,胸膛一挺,正色答道:\"陛下,兩淮百姓多以運河縴夫、鹽丁、漁戶為業,糧食則多賴江西水運北上接濟。\"

面對聖上垂詢,他自然不敢怠慢,儀態端莊,言辭鑿鑿。

\"去歲秋收之時,楊嗣昌轉運使曾上疏言及兩淮糧荒,皆因漕運受阻,江西米糧難以暢達,本地糧商趁機囤積,謠言四起,百姓恐慌搶購,方釀此禍。\"

朱由校聞言,眼皮微跳,神色未變,心中卻已明瞭袁世振此舉,意在為兩淮官員開脫。

\"依臣所見,兩淮雖白銀充盈,民眾收入不菲,然物價高企,百姓生活實難言寬裕。\"

袁世振繼續稟報,\"此乃通貨膨脹之兆,百姓偏愛銅錢而輕銀,故南直隸銅錢緊俏,銀價低廉,一兩白銀可兌銅錢一貫七百七十有餘。\"

\"朕已洞悉。\"

朱由校適時打斷,話鋒一轉,\"昔日,朕已授爾等貨幣之理,今日,再贈一言。\"

言罷,他低頭於案上翻尋,引得堂中眾人面面相覷,好奇不已。

\"此《大學衍義補》,乃我朝大學士丘濬鴻篇鉅製,諸卿可曾涉獵?\"

朱由校手持一書,環視四周,詢問之聲中帶著幾分考校之意。

眾臣或應\"已讀\",或言\"未及\",反應不一。

朱由校對此早有預料,此書深奧難解,能通其意者,大明之內,寥寥無幾。

而上一位或能領悟其精髓者,恐非萬曆莫屬,因他親筆作序,以表推崇。

《大學衍義補》深究刑制律令,強調天討公義,人法並重,慎刑恤獄。

然朱由校所重者,唯\"以民為本,以法為基\"八字箴言。

他心中所念,實乃書中那幾句振聾發聵之言,欲藉此良機,再啟民智,鞏固國本。

丘學士妙語連珠,道盡世間萬物雖秉天地而生,卻需人力雕琢,方能顯其用;其形態萬千,技藝深淺各異,價值亦隨之起伏,乃至千金之貴,非巨匠匠心,豈能一蹴而就?

此言一出,雖深邃難懂,卻引人深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