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1章 販賣人? (第5/5頁)

加入書籤

乃至神宗元豐盛世,更達五百萬貫之巨,然錢荒之困猶存。\"

畢自嚴顯然胸有成竹,即以確鑿資料面陳聖上,言辭間盡顯嚴謹。

\"民間藏銀之風盛行,欲使銀幣流通無阻,遍及閭閻,臣斗膽估算,需投放銀幣萬萬之數,方保其暢行;而欲絕純銀交易,則需五萬萬枚之巨,以平舊債之累。\"

言下之意,大明積欠民間之銀,已非一朝一夕所能償清,唯有先補前債,方能推行新幣。

\"五萬萬枚?豈非五億之巨?\"

聞畢自嚴之言,群臣無不愕然,紛紛心算其數。

寶泉局為增產量,絞盡腦汁,四班輪轉,流水線作業,日鑄量或逾十五萬,高時可至二十萬,月計五百萬枚,年則六千萬枚。

然以此速度,鑄畢五億銀幣,需時不啻十年之久。

朱由校對畢自嚴之估量心存疑慮,暗思後世記載,明朝民間藏銀或逾八億,更有李自成進京,掠銀七千萬兩之說,若此數不虛,京城銀藏已逾億兩,新幣之推,無異於揹負兩百年之債。

\"陛下,此僅新鑄之數。\"

畢自嚴見眾臣面露難色,復又言道,\"若無新幣,民間錢荒更甚。\"

\"我大明疆域廣袤,較前宋更添遼東、燕雲,加之北疆蒙古互市,馬銀交易亦非小數。\"

畢自嚴略作沉吟,續道:\"若以前宋年鑄三百萬貫為鑑,我大明欲解錢荒,年鑄銀幣至少需增五百萬枚。

以月鑄之速,一載之中,需有一月專鑄新幣,餘下十一月方可用於償還舊債,如此則需寶泉局傾力鑄造,歷時十五載。\"

言畢,堂內一片沉寂。

皇帝已闡明貨幣之要義,新幣之策實為朝廷之利劍,欲以之駕馭天下。

然鑄劍之路,何其漫長。新策雖善,觀京城商賈爭兌銀幣之景便知,然其背後所負之重債,令人咋舌。

\"五億枚,五億枚。\"

朱由校喃喃自語,眉頭緊鎖,顯然被這龐大的數字所困擾。

他乃未來來客,除卻畢自嚴所述,西方列強亦在其記憶一隅。

彼時,西班牙猶盛,歲歲向大明輸送白銀巨量,致南域物價飆升,銀價反跌入低谷。

試想十年之後,西班牙戰火燃遍全球,德川幕府自閉國門,外界白銀涓涓細流幾近枯竭。

大明,今時工業之冠,非後世石油電能驅動之鋼鐵洪流,乃萬千小作坊編織之偽工業網。

一旦訂單斷絕,這些小舟將逐一傾覆,實乃動搖國本之大患。

大明之貨幣政策與海關條例,無異於在巨人血脈上刻下傷痕,觸目驚心。

“趙晗卿。”

朱由校眼神中閃爍著期待之光,望向寶泉局主事趙晗。

“臣在。”

趙晗見皇帝如此神情,心中忐忑,聲音微顫。

他原欲以月產五百萬之佳績,向龍顏訴苦求歇,未料畢自嚴卻擲下重錘——十五年,需鑄五萬萬銀幣,方得貨幣新政穩固如山。

月產五百萬,已令寶泉局上下如陀螺般旋轉不休,而今此任,無異於泰山壓頂。

“此事,朕全權託付於你。”

朱由校言罷,目光中滿含激勵。

“陛下!”

趙涵聞言,面如土色,惶恐之情溢於言表,“臣,臣實難從命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