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3章 礦稅! (第5/5頁)

加入書籤

頓時陷入信任危機,被斥為“邪黨”。

為平息風波,葉向高求助於李應升,豈料李應升又轉告楊漣,事態愈發不可收拾。

楊漣怒而欲公之於眾,幸得汪文言調停,方得平息。

葉向高終以內閣之名上書,勸皇帝寬待魏忠賢,然朝臣怨聲載道,終未得逞。

隨後,楊漣再度施展妙筆,對葉向高發起雷霆一擊——一紙奏章,細數魏忠賢二十四宗滔天大罪,其中尤為諷刺者,乃指魏賊目不識丁。

此舉激得魏忠賢勃然大怒,竟親臨內閣,與葉向高當面對質,手指內閣重臣沈淮,傲然言道:“教我識字者,此人也,爾再言我不識一字試試!”

至此,魏忠賢與東林黨人徹底決裂,風雲變色。

緊接著,以東林領袖楊漣為核心的十三君子,逐一隕落,命運多舛。

於朱由校這位帝王而言,平息東林之亂猶如探囊取物,只需擒賊先擒王,餘者自會如篩豆般逐一篩選,去蕪存菁,朝堂風波瞬間平息。

大明江山,唯皇權獨尊,黨爭之禍,皆成過往雲煙。

果不其然,朱由校料事如神,午時未至,張問達乞骸骨的奏章便穿越內閣,靜靜躺於龍案之上。

面對韓爌“回拒”的票擬,朱由校嘴角微揚,冷峻一笑:“三請三辭,唯帝王登基方顯莊重,一介臣子,何敢妄言?”

言罷,硃筆一揮,否決票擬,御筆親書一“準”字,盡顯帝王威嚴。

隨即,朱由校轉向劉時敏,淡然吩咐:“著六部舉薦新任左都御史人選。”

劉時敏躬身領旨,即刻派遣宦官傳旨四方,心中暗忖:左都御史之位,必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一場好戲即將上演。

而在這宮廷權謀交織之際,京城至山海關的驛路上,驛卒策馬疾馳,身姿前傾,力求人馬合一,鈴聲陣陣,急促而有力,宛如戰鼓催徵。

沿途驛站,聞鈴而動,接力傳遞,三百里加急公文,如同空中接力,晝夜不息,直抵京師。

此等速度,堪稱當時世界之最,皆因朱元璋所創驛站制度之精妙,直至清末電報興起,方被取代。

明朝驛站,水馬驛、急遞鋪、遞運所各司其職,效率卓絕,遠勝元代之雜亂無章。

夕陽西下,驛卒揹負旗幟,風馳電掣至安定門外,守門士卒見狀,高聲呼喊,城門為之大開。

\"驛使駕臨,門前眾人速速退避,以迎尊駕!\"

\"退!速速退讓!\"

自遼東烽火連天,驛使穿梭安定門如織,守門將士已練就從容之態,即刻以洪亮之聲,向門前熙熙攘攘之人厲聲宣告,宛若秋風掃落葉,不容遲疑:\"莫擋驛馬道,若有衝撞,概不負責!\"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