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0章 領地發展之第一個五年計劃 (第2/3頁)

加入書籤

力。

儒家掌控中國上千年的道統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儘管現如今中國的儒生中不乏人才,他們也能洞察共和更合理的治國方法和儒家未來的處境,但即便如此,也無人能夠扭轉這一歷史潮流。用儒治國這種陳舊的治理模式,註定將被更為先進、方向正確的依法治國所取代,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然而,在這股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面前,仍有人心懷不甘,不願接受失敗。中國的地主階級絕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特權,在全天下的地主階級中,已經悄然形成了抵制共和的共識。蘇星雲的革命道路因此開始面臨一個統一的阻力。

蘇星雲並未過多關注外界的看法,他始終堅信先進生產力將戰勝一切。如今,作為共和的領導者,蘇星雲正全力推動淮南至含山的鐵路建設。值得一提的是,含山到江邊的20公里鐵路在黃州領地時期就已經建成。目前修建的這兩百公里鐵路是五年計劃中的核心專案。

這條鐵路堪稱共和政府的人造龍脈。有了它,煤鐵工業和複合工業將緊密相連,開啟煤鐵工業無限擴張的道路。這條鐵路,加上東西向的河流航運和南北向的鐵路,將使本土領地完全融為一體。兵力和物資的調動將如同安裝了加速齒輪一般高效。本土領地彷彿被打通了任督二脈,安徽這個曾經的四戰之地也因此獲得了爭霸天下的資本。因此,這條鐵路被譽為人造龍脈,它關係到共和未來的命運。

目前,在皖中的丘陵地帶,十萬人的施工隊伍正日夜不停地忙碌著。他們藉助燈籠火把照明,使用鐵鏟、鋼釺、大錘、十字鎬等工具開鑿挖掘。鐵路的建設進度異常順利,這正是體制優勢的體現。蘇星雲聯想到原時空新中國剛成立時,帶領15萬人築路大軍在兩年零一個月內完成了504公里的成渝鐵路。他估計,按照目前的速度,淮南至含山的鐵路最多一年便可通車。

鐵路建設的順利進展讓蘇星雲心情愉悅。同時,農田方面的好訊息也不斷傳來,實驗室研製出了優質水泥。來自後世的蘇星雲自然不會忘記這種出色的建築材料。然而,以往實驗室燒製的水泥質地脆硬,硬化後缺乏與石頭相撞的強度。因此,在共和領地,這種水泥通常是和黃土混合使用的。至於更高階的軍事建築,如北平大炮的炮臺,則是用糯米汁混合水泥粘合石頭建造的。

淮河戰役結束後,水泥工藝的改良工作拉開序幕。戰爭期間,由於工人們在忙碌中出現失誤,不小心將黏土混入原料中,卻意外生產出一爐質地優良的水泥。水泥廠廠長對此頗感興趣,隨即下令進行實驗,嘗試加入黏土以及礦渣煤粉,最終研發出新品種的水泥。這種水泥已經與蘇星雲記憶中的水泥相差無幾。如今,鋼筋混凝土這種強大的人造石塊已被廣泛應用於淮南稜堡的建設之中。領地所產的水泥,其成分已與原時空中的波特蘭水泥一致,工業建築材料在本時空得以出現。蘇星雲在這一技術取得突破後,加大了對水泥產業的投入,這些都將轉化為共和未來的戰爭潛力。

目前共和本土共有五百萬人,新佔領地區的人群文化水平較低,無法立即轉變為工業人口。但蘇星雲絕不會放任這批勞動力自由行動。在為他們分配土地並賒賬提供鐵質農具之後,下一步便是用糧食僱傭他們參與新建水利工程。

三百多萬勞動力被有效動員起來,其中百分之四十是女性。糧食僱傭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這些鄉村婦女的勞動力。水利設施是農業生產的基石。在後世中國,即便遇到特別乾旱的年份,在水利設施的保障下,佔中國人口大半的非農業人群也感受不到降水量的減少。然而,蘇星雲透過歷年氣象資料瞭解到,21世紀後的中國將面臨嚴重的乾旱期。

中國農業是如何應對這種情況的呢?蘇星雲曾在農村親眼目睹過這一幕:每隔幾百米就有一臺抽水機,將池塘中的水灌入水渠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