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8章 《黃帝內經·素問·大奇論篇第四十八》原文與譯文: (第2/5頁)

加入書籤

日久必然自愈。肝脈小而緩慢的,為痢疾邪氣較輕,容易治癒。腎脈沉小而動,是痢疾,或大便下血,若血熱身熱,是邪熱有餘,真陰傷敗,為預後不良的死症。心肝二髒所發生的痢疾,亦見下血,如果是兩髒同病的,可以治療,若其脈都出現小沉而澀滯的痢疾,兼有身熱的,預後多不良,如連續身熱七天以上,多屬死症。

胃脈沉而應指澀滯,或者浮而應指甚大,以及心脈細小堅硬急疾的,都屬氣血隔塞不通,當病偏枯半身不遂。若男子發病在左側,女子發病在右側,說話正常,舌體轉動靈活,可以治療,經過三十天可以痊癒;如果男病在右,女病在左,說話發不出聲音的,需要三年才能痊癒;如果患者年齡不滿二十歲,此為稟賦不足,不出三年就要死亡。

脈來搏指有力,病見衄血而身發熱,為真陰脫敗的死證;若是脈來浮鉤如懸的,則是失血的常見之脈。

脈來喘急,突然昏厥,不能言語的,名叫暴厥。脈來如熱盛之數,得之暴受驚嚇,經過三四天就會自行恢復。

脈來如浮波之合,象熱盛時的數脈一樣急疾,一呼一吸跳動十次以上,這是經脈之氣均已不足的現象,從開始見到這種脈象起,經過九十天就要死亡;脈來如新燃之火,臨勢很盛,這是心臟的精氣已經虛失,至秋末冬初野草乾枯的時候就要死亡;脈來如散落的樹葉,浮泛無根,這是肝臟精氣虛極,至深秋樹木落葉時就要死亡;脈來如訪問之客,或來或去,或停止不動,或搏動鼓指,這是腎臟的精氣不足,在初夏棗花開落的時候,火旺水敗,就會死亡;脈來如泥丸,堅強短澀,這是胃腑精氣不足,在春末夏初榆莢枯落的時候就要死亡;脈來如有橫木在指下,長而堅硬,這是膽的精氣不足,到秋後穀類成熟的時候,金旺木敗,就要死亡;脈來緊急如弦,細小如縷是胞脈的精氣不足,若患者反多言語,是真陰虧損而虛陽外現,在下霜時,陽氣虛敗,就會死亡,若患者靜而不言,則可以治療;脈來如交漆,纏綿不清,左右旁至,為陰陽偏敗,從開始見到這種脈象起三十日就會死亡;脈來如泉水上湧,浮而有力,鼓動於肌肉中,這是足太陽膀胱的精氣不足,症狀是呼吸氣短,到春天嚐到新韭菜的時候就要死亡;脈來如傾頹的腐土,虛大無力,重按則無,這是脾臟精氣不足,若面部先見到五色中的黑色,是土敗水侮的現象,到春天發生的時候,木旺土衰,就要死亡;如懸雍之上大下小,浮取揣摩則愈覺其大,按之益大,與筋骨相離,這是十二俞的精氣不足,十二俞均屬太陽膀胱經,故在冬季結冰的時候,陰盛陽絕,就要死亡。

脈來如仰臥的刀口,浮取小而急疾,重按堅大而急疾,這是五臟鬱熱形成的寒熱交併於腎臟,這樣的病人只能睡臥,不能坐起,至立春陽盛陰衰時就要死亡;脈來如彈丸,短小而滑,按之無根,這是大腸的精氣不足,在初夏棗草樹生葉的時候,火旺金衰,就要死亡;脈來如草木之花,輕浮柔弱,其人易發驚恐,坐臥不寧,內心多疑,所以不論行走或站立時,經常偷聽別人的談話,這是小腸的精氣不足,到秋末陰盛陽衰的季節就要死亡。

二、從周易哲學的幾個方面對《黃帝內經·素問·大奇論篇第四十八》的深度解析:

(一)陰陽平衡與疾病:

陰陽的概念對應病症表現:在周易哲學中,陰陽是最基本的概念,萬事萬物都可分為陰陽兩個方面,且陰陽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相互轉化。在《黃帝內經·素問·大奇論篇第四十八》中,人體的健康與疾病狀態也體現了陰陽的變化。例如,文中提到“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這裡的“實”可以理解為陽氣過盛,而相對的“虛”則為陰氣不足。當肝、腎、肺等臟器的陽氣過盛,打破了陰陽的平衡,就會出現腫脹等病症,這體現了陰陽失衡導致疾病的發生。

從周易哲學看〈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