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8章 《黃帝內經·素問·大奇論篇第四十八》原文與譯文: (第3/5頁)

加入書籤

帝內經·素問·大奇論篇第四十八〉中陰陽與病症的關係

在周易哲學的宏大宇宙觀中,陰陽是奠基性的概念,它如同一條貫穿萬事萬物的紅線,將世界劃分成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陰陽的概念不僅是哲學思辨的基石,更是理解人體健康與疾病的關鍵鑰匙。

《黃帝內經·素問·大奇論篇第四十八》這部醫學經典,深刻地反映了陰陽在人體健康與疾病狀態中的體現。在這篇著作中,人體被視為一個小宇宙,其內部的生理變化與陰陽的動態平衡息息相關。

當我們深入剖析“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這一表述時,就能更清晰地理解陰陽與病症的對應關係。這裡所說的“實”,並非單純地指物質的充盈或積聚,而是暗示著陽氣的過盛。在中醫理論中,陽氣具有推動、溫煦等作用,當陽氣過於旺盛時,就會打破體內原本的平衡狀態,導致一系列病理反應的出現。

與之相對應的“虛”,則表示陰氣的不足。陰氣在人體中具有滋養、寧靜等作用,陰氣的匱乏會使人體失去內在的涵養和穩定。當肝、腎、肺等臟器的陽氣過盛時,它們原本的功能就會受到干擾,進而影響全身的氣血執行和生理機能。這種陰陽失衡的狀態,就像是一場內在的風暴,逐漸侵蝕著人體的健康根基。

以肝滿為例,肝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將軍之官”,主疏洩、藏血。當肝氣過盛時,可能會導致肝氣鬱結、肝火上炎等病症。肝氣鬱結會使氣血不暢,出現胸脅脹滿、疼痛等症狀;肝火上炎則會引起頭痛、目赤、口苦等表現。這些病症都是陰陽失衡在肝臟功能上的具體體現。

同樣,腎滿所代表的腎陽過盛,也會引發一系列問題。腎陽是人體陽氣的重要來源之一,它對維持人體的溫煦、推動等功能起著關鍵作用。當腎陽過盛時,可能會導致腎火旺盛、腎水不足等情況,進而出現口乾、口渴、小便短赤等症狀。

肺滿所反映的肺氣過盛,同樣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肺氣具有宣發肅降的功能,當肺氣過盛時,可能會導致肺氣壅滯、呼吸不暢等問題,出現咳嗽、喘息等症狀。

可以說,在《黃帝內經·素問·大奇論篇第四十八》中所描述的各種病症表現,都與陰陽的失衡密切相關。陰陽的相互對立和相互轉化,就像是一場微妙而又複雜的舞蹈,在人體這個舞臺上演繹著生命的韻律與變化。當陰陽失衡時,疾病就會悄然降臨,打破人體原本的和諧與寧靜。

這種陰陽失衡導致疾病發生的現象,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推測,更是在臨床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驗證。中醫師們透過對患者脈象、症狀等方面

脈象的陰陽屬性與疾病判斷:脈象在中醫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在這篇文章中對各種脈象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從周易陰陽的角度看,脈象的浮沉、遲數、滑澀等都可以用陰陽來分析。如脈浮為陽、脈沉為陰;脈數為陽、脈遲為陰;脈滑為陽、脈澀為陰等。當脈象出現陰陽的異常變化時,往往預示著疾病的發生。例如“心脈滿大,癇瘛筋攣;肝脈小急,癇瘛筋攣”,心脈滿大是心經陽氣過盛,肝脈小急是肝血不足、陽氣相對偏亢,這些脈象的陰陽失調導致了癲癇、抽搐及筋脈拘攣等病症。

(二) 物極必反與病情變化:

疾病的發展過程:周易哲學的細緻觀察和分析,來判斷陰陽的失衡狀態,並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透過調整陰陽的平衡,使人體重新恢復到健康的狀態。

然而,要深入理解陰陽與病症的關係,並非一蹴而就之事。這需要我們不斷地研讀經典、積累臨床經驗,以及對人體生命現象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準確地把握陰陽的奧秘,為人類的健康事業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在醫學的長河中,周易哲學與《黃帝內經》相互交融,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