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8章 《黃帝內經·素問·大奇論篇第四十八》原文與譯文: (第4/5頁)

加入書籤

同構建起了一座巍峨的知識大廈。陰陽的概念在其中熠熠生輝,成為我們理解人體健康與疾病的明燈。透過對陰陽與病症表現的深度解析,我們更加堅信,只有在尊重自然規律、遵循陰陽平衡的基礎上,我們才能真正實現人體的健康與和諧。物極必反觀念認為,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在《黃帝內經·素問·大奇論篇第四十八》中,疾病的發展也存在這樣的規律。例如,文中提到一些嚴重的病症,如“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奪也,草幹而死;脈至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木葉落而死”等,描述了脈象的極端變化以及相應的預後不良。這表明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超過了人體所能承受的極限,就會導致病情的惡化甚至死亡,體現了物極必反的道理。

治療的適度原則:物極必反的觀念也提醒醫者在治療疾病時要把握適度的原則。過度治療或治療不當,可能會導致病情的加重或新的疾病的產生。例如,在使用藥物或採用治療方法時,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避免過度攻伐或補益,以達到陰陽平衡、恢復健康的目的。

(三)天人合一與疾病的關係:

自然環境對人體的影響:周易哲學強調天人合一,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自然環境的變化會影響人體的健康。在《黃帝內經·素問·大奇論篇第四十八》中,也體現了這一觀點。例如,文中提到不同季節的脈象變化和疾病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如“脈至如省客,省客者,脈塞而鼓,是腎氣予不足也,懸去棗華而死”,這裡的“棗華”代表著季節的變化,說明人體的脈象和疾病與自然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

人體的適應能力與疾病的預防:天人合一的觀念還強調人體要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保持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應該根據季節的變化調整飲食、起居和作息,增強體質,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例如,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寒邪入侵;在夏季要注意防暑,避免暑熱傷氣等。只有人體與自然環境相互適應,才能保持健康,預防疾病的發生。

(四)變化與發展的觀點:

疾病的動態變化:周易哲學認為事物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黃帝內經·素問·大奇論篇第四十八》中對疾病的描述也體現了這一點。文章中詳細闡述了各種疾病的不同階段的症狀和脈象變化,說明疾病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斷發展和演變。例如,對於腸澼這種疾病,文中提到“脾脈外鼓,沉為腸澼,久自已。肝脈小緩為腸澼,易治。腎脈小搏沉,為腸澼下血,血溫身熱者死”,描述了腸澼在不同階段的脈象表現和預後,強調了疾病的動態變化。

診斷和治療的靈活性:基於疾病的變化和發展,醫者在診斷和治療疾病時也需要具備靈活性。要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調整診斷和治療方案,不能拘泥於固定的模式和方法。例如,在治療過程中,要根據患者的脈象、症狀等變化,判斷疾病的發展趨勢,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以提高治療效果。

三、用不同詞牌名贊

《黃帝內經·素問·大奇論篇第四十八》乃醫學之瑰寶,其文博大精深,涵蓋諸多病症脈象,實乃醫家之經典。餘不才,願以詞牌名贊之,以表敬意。

(一)《沁園春·大奇論篇》

華夏內經,素問名篇,大奇論章。

嘆心肝脾腎,皆有其症;

腫滿驚癇,虛實分明。

石水風水,疝瘕驚厥,二陰三陽病異形。

須詳辨,察細微之變,方得真經。

脈象如喘如弦,

至而搏或如數驚。

看暴厥癲癇,危症堪虞;

腸澼下血,生死攸關。

懸雍偃刀,丸泥橫格,

胃氣膽氣腎氣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