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三 腰挎彈弓新月樣(六) (第1/1頁)

加入書籤

製作魚膘膠,時機選在秋季霜降以後最佳。彼時蒼蠅懶動,空氣乾冷,利於魚膠的凝結和晾曬。好的魚鰾膠,用料考究。用米魚鰾制膠,黏度強,為不二之選。擇魚鰾二斤,剝去外膜和油脂,留魚鰾用清水清洗數次,泡一晝夜,剪碎上蒸籠蒸約半個時辰,試之以牙,如沾牙即取出,搗之以蒜臼。搗膠用時越長越碎,出膠率越高。過程頗耗體力,故俗語道“好漢打不出二兩鰾”。將打好的膠取出,包之以紗布。鐵鍋水燒開,鐵碗盛適量開水置於鍋中,紗布包膠泡於碗,邊泡邊擠壓,直至膠液完全滲於碗中。倒膠液於大而平的器具,膠凝於底薄如紙,揭起切成小片,置通風處晾曬,幹後於密閉容器存之。女人們取用時,只要對之呵氣,蘸少量唾液,便能溶解貼上花鈿,故魚鰾膠亦稱“呵膠”。卸妝時熱水一敷,便可揭下,方便至極。

李若沖走一路,思一路,到底斷定所遇的女子該是一個皇妃。費思量的是具體何人,為何現身此地,深夜拜他必是所求於他。果然,當若衝回到丈人觀,見大殿之上,有諸天神仙正在校對善惡,護法善神正看押著許多罪身,其中有一女子,被綁在鐵柱上拷打,慘叫嚎哭迴響於廊間。若衝上前細瞧,正是在竹蔭處遇見的那個女子。“吾所未見的那個未知世界,必有某種永恆與之對應”,相見既是有緣,我必救之。若衝不待天明,扣門叫醒睡中的師傅唐洞卿,法師並未入睡,打坐似乎正等著他上門。《歲時廣記》卷十二記載了這個過程。師曰:“汝知之否,此乃張麗華也,昔寵幸於此,褻瀆高真,致獲斯罪。以詩告汝,汝當拔。”拔即超拔,道家透過道場科儀,運用靈符、神咒、手印、法器等方式與神靈交感,寬恕先人生前罪孽,免去地府刑罰,將靈魂妥善安置在一個去處。若衝曰:“何術可救?”師曰:“但轉九天生神章,焚金簶白簡可免斯苦,既自託生。”若衝依師法行之,在來日中元節為麗華修長生金簡,於道場打醮燒掉,使張氏的鬼魂得以投身。

隔日,若衝往麗華葬處,落實究竟。見白楊瑟瑟,凋風滿樹,望之傷心。但見白楊影下,繚亂的黃沙地上,黑螞蟻密密麻麻聚集在墳前,順著螞蟻形成的經絡看去,隱約現出一首詩來:“符吏匆匆扣夜扃,便隨金簡出幽冥。蒙師薦拔恩非淺,領得生神九過經”,此是《全唐詩拾遺》記錄的張麗華的第二首《謝李若衝》。若衝與麗華的這段因緣被後人寫成一段偈子,每逢做齋醮度亡魂,都要吟誦。這便是道家全真派焰口《黃籙齋》:“黃籙齋筵臨妙宮,青城山下說原因。張氏太華曾遭罪,三官拷較甚分明。丈人觀裡求懺悔,哀告黃冠李若衝。經卷未完離地府,速登雲路早超生。”目的一則超度亡魂,為其託生;另則規勸世人,潔身自愛。

傳說也好,附會也罷,對於文字和歷史,來者唯有單純地仰望,為它驚奇。從張太華的這兩首傳世詩和《歲時廣記》記載來看,麗華褻瀆神靈,非沐浴裸身所致。褻瀆神靈者,當是蜀國後主孟昶,“後主遊幸,夜宿於九天丈人觀,樂而忘返,月餘不回宮。都虞侯李廷珪屢薦不聽”。

愛妃太華之死,孟昶雖未遭雷擊卻有如雷擊,幡然記起前蜀亡國的教訓來,遂發力振興蜀國。廣正四年,即太華死後的第二年,他親自撰寫《官箴》頒佈郡縣施行:“......政在三異,道在七絲。驅雞為理,留犢為規。寬猛得所,風俗可移。無令侵削,無使瘡痍。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賦輿是切,軍政是資。朕之爵商,固不愈時。爾祿爾俸,民膏民脂。為人父母,惘不仁慈勉爾。”成就了後蜀國十四年的安定與繁榮。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