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東晉·評論6 (第2/2頁)
員汗流浹背,也讓一部分官員眉頭緊皺,還有一部分官員事不關己只做旁觀之態;
至於皇帝們,有些當即便怒火蓬勃——已經再三指示,竟還有人敢這麼做!也有些只能苦笑一聲——這種事情他又不是不知道,但上上下下皆是如此,早已糜爛,即使知道、即使他是天子,又能奈何?還有一些卻如同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原來下面的官員竟是如此?此前為何竟絲毫不知?
他們也未必多麼在乎普通百姓的生活,但是他們一定非常在意編戶齊民,在意對治下各個地方的人口的掌控力。
統計人口,編戶齊民,這是每一個朝廷完成對天下的掌控的基礎——知道了有多少人口,才能確定如何徵收賦稅,才能確定如何徵發徭役,才能確定這個天下到底還有幾分潛力可以用來壓榨,政令能夠如何制定和推行。
也才能確定,如今天下的局勢到底如何:本朝是處在平穩發展的過程中,還是在勉力維持,還是在不斷地衰弱中——當然,這種判斷很多時候透過朝廷的收入就能夠看出來,但是這只是看出來結果,卻不能看明白具體情況。
如果賦稅年年收不上來多少,比之前的記錄少,那到底是為什麼?
是由於災荒疫病,所以百姓死傷甚眾,根本無力繳納賦稅?還是百姓們自己主動逃稅,脫離官府管轄?還是大量百姓成了佃戶,不再屬於朝廷的管理範圍之內?……
這些原因,也很重要。
而透過戶籍的記錄,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這其中的原因。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講,皇帝所能掌握的人口的數量,也可以算作是皇帝權力大小的體現。
掌控的人口越多,皇帝本身的權力也就越大,能夠辦到的事情、擁有的財富就越多——人口本身就是財富,是根基,是強大與否。
這麼一個簡單的邏輯,從農人家中有足夠的壯勞力便有助於耕種,到大家族所控制的人口越多勢力便越強,再到一個朝廷治下所能掌控的人口越多便越強大和穩固……都是一樣的。
如果一個地方官府——小到縣衙這個層級,都不能對治下的人口數量有一個大致精確的瞭解的話,那整個天下的人口數量又該從何而來?如何判斷?
其實朝廷的要求又不高。
並不要求縣令一定要精準掌握治下的人口數量,畢竟有些跑到山裡面的村子外人幾乎根本找不著,有些百姓隨時有可能變成大戶人家的奴僕……但至少也要有一個大略的資料吧?
要是連治下的百姓跑了一堆,然後卻依舊看不出來的話……
那朝廷大約距離完蛋也真就不遠了。
而作為皇帝,不論是從個人的雄心壯志,還是從自己身上的責任,亦或者是出於單純的不想死的求生本能,都不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
到這裡,天邊的畫面、眼前的畫面也紛紛暗了下去。
這一次的故事,以及後續的評論,都徹底結束了。
已經有人開始期待起下一次故事的講述了——下一次,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到來呢?
這故事什麼時候講,一直都沒有一個準數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