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02章 東晉·評論6 (第1/2頁)

加入書籤

趙光義非常同意後面這段評論的內容。

沒錯,雖然說“文人造反三年不成”,但是如果這些讀過書、有些知識也有些眼界的讀書人真的把心一橫,非要和朝廷作對,全身心都奔著幹掉朝廷的方向走,那對於朝廷的殺傷力其實也不是很小。

雖然沒有那種掌握兵權的將領直接反叛來的殺傷力那麼大,但實際上——只要這個讀書人不是隻會讀書其餘什麼都不會幹的那種人,那他所造成的殺傷力也絕對不小。

甚至,有些有點兵權的將領,由於其沒有足夠的眼光和眼界,也沒有足夠的政治水平和長遠規劃,於是最終反叛朝廷沒兩天,就落得個末路結局;可是讀書人卻能夠想出各種詭計,最終比這將領存續的時間還要長。

從這個角度算,那這種讀書人的殺傷力可一點都不小。

所以,雖然趙光義本人堅決地執行壓制武將、分化兵權、將實際權力和道德制高點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政策,但是他對於文人‘、文臣,卻也不是非常的放縱。

文臣嘛,整體而言還是更能讓人放心的,但也不能縱容得他們爬到皇帝的頭上來啊。

這方面不用擔心,因此,趙光義思考的就是如今的科舉制度究竟還有什麼地方有較大的漏洞——第一個落榜生,黃某人,不就是唐朝的那個黃巢嗎?

那黃巢,可是是實實在在地攪得唐朝天翻地覆,四處翻騰。

他大宋,決不能也出現一個這樣的“落榜生”。

至於那什麼“上帝親愛的次子”,這名號一看就是什麼教派中的稱呼,而大宋,據他所知,如今還沒有這種教派吧?

所以,這個殺傷力同樣不小的落榜生,和他的大宋沒有關係。

……這就好。

這就好啊。

-

而百姓們,也在非常謹慎又熱切地議論著他們所知道的官員們。

雖然,通常而言他們所能夠接觸到的、較為了解的,也不過是當地的父母官,如縣令、知府、太守這一類。

[甲朝-某地-甲:我們這邊的縣令就是個糊塗官!什麼事情都要交給師爺辦,他萬事不管,根本不管什麼農事耕種,也不理會百姓的冤屈……師爺決定怎麼辦就怎麼辦,而師爺,那又不是個好東西,全看誰家的銀子多]

[甲朝-甲地-乙某:那不是都這樣嗎?當官的都只要求一個不要鬧出事兒來,他治下看起來一片太平安穩,至於說到底誰是苦主,誰是惡人,那根本不重要,只要不妨礙他升官,他根本不會理會!]

[某朝-丙地-甲某:這麼一說還確實是這樣。]

[丙朝-乙地-某某某:我們這邊,前些日子有戶人家實在過不下去了,於是上告官府,縣老爺倒是管事兒,不是都交給師爺,可他管事兒卻也不是什麼青天老爺,就是直接把事情壓下去了……那戶人家……]

[某朝-乙地-丙某:不管狀告也就算了,連耕種也不管,一天天的就知道催繳賦稅催繳賦稅,催催催,催命一樣催……也不看看這賦稅都收到什麼時候了!這都幾十年以後了啊……]

[甲朝-乙地-甲某某:我這裡不僅收了不知道多少年以後的賦稅,而且還有別的地方的流民跑過來了……也不知道官府是幹什麼吃的,怎麼就能把這些人放過來?說是那邊遭災了,那確實不容易,但是他們又不是我們這個地方的人,為什麼要讓他們進來?]

[乙朝-乙地-某某:……不行就試著跑吧……反正我們這邊的話,官府也根本不知道一個地方到底有多少人,他們什麼都不知道……就算跑不到別的地方,要是有山的話進山也不是不能試一試]

……

皇帝和官員們也都關注著這上面的討論。

而這些話,讓一部分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